资源描述:
《认识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认识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李惠萍 →该病1969年由日本学者命名,是一种主要累及呼吸性细支气管以远终末气道壁全层的弥漫性气道慢性炎症 →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和活动后气促,重者可致呼吸功能障碍 →易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及其他慢性气道疾病,应提高警觉 →引入红霉素治疗后,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到91%。只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本病可被治愈 1.流行病学 日本厚生省于1980-1982年和1988年组织全国调查,分别确诊了319例和229例弥漫性泛细
2、支气管炎(DPB)患者。90年代后,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陆续有病例被报告,西方国家也有少数病例,且一半以上是亚裔移民。目前尚缺乏全球发病情况的资料,DPB被认为主要发生在东亚人种。 日本学者总结的病例特点: 1.病例分布无地区差异。 2.男女患者比例为1.4∶1,但考虑到就诊率则无明显性别间差异。 3.10~80岁各年龄人群均可发病,40~50岁为发病高峰,推算患病率为11.1例/10万人。 4.发病与吸入刺激性气体及吸烟无密切关系。 5.20.0%的患者有慢性副鼻
3、窦炎家族史,84.8%的患者发病时或既往有慢性副鼻窦炎,但病史长短和手术时间与DPB发病时间无关。 6.发病初期90%的患者被误诊为其他呼吸道疾病。 中国大陆地区的病例特点: 至今中国大陆地区文献报告DPB不超过100例,笔者将截至2002年底报告的78例进行初步分析发现,患者均为汉族,男性多于女性,北方多于南方。90%以上患者伴副鼻窦炎。发病与吸烟无关,家族发作倾向不明显。绝大多数患者冷凝集试验阳性。11例接受HLA-B54检测的患者有5例阳性。 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少数为
4、肺炎克雷白杆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绝大多数患者的肺功能改变为中度阻塞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大多正常。 初诊误诊率约75%,但随时间推移,误诊率呈明显降低趋势。大多数患者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预后好。 2005年,康健等回顾性分析了中国大陆报告的符合日本诊断标准的40例DPB病例,认为本病男性(31例)多于女性,全国均有分布,绝大多数(37例)患者有副鼻窦炎,12例接受HLA-B54检测的患者有5例阳性(41.6%)。75%的患者曾被误诊。中国大陆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特征与日本病例相似。 截至2006年底
5、,我院收治的70例患者具有以下特点: 1.男女比例为1.6:1,平均年龄[53±14(21±80)]岁; 2.所有病例均有咳嗽,95.8%有咳痰,91.6%有气促,87.5%伴肺气肿; 3.有副鼻窦炎者占91.6%,继发支气管扩张者25%; 4.合并细菌感染以铜绿假单胞菌最多(41.6%),其次为副流感嗜血杆菌(16.6%)和肺炎克雷白杆菌(12.5%); 5.75%的患者最初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79.2%的病例被误诊为支气管扩张症; 6.与HLA-B54关系不甚密切,11例接受检
6、测者仅3例阳性(27.3%); 7.5例(7.1%)有家族聚集现象; 8.从起病到确诊中位时间为7(1.5~40)年,第一诊断正确率由2001年的0提高到2006年的75%,总的正确诊断率达62.5%; 9.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主的综合治疗近期有效率达96%。 2.病因及发病机制 目前本病病因不明,但一系列分子基因研究提示,本病不是一种单基因疾病,而是一种涉及多因素的疾病。 遗传主要有以下依据:①家族发病倾向;②日本患者HLA-B54阳性率高(63.2%),DPB与编码HLA-B54
7、的B*5401基因高度相关,主要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为HLA-B54-Cwl-A11/24,韩国患者高频率出现HLA-B55-Cwl-A11和B62-A11,提示HLA-A11与疾病高度相关,Keicho等提出“DPB疾病易感基因”位于第6号染色体HLA-B54和HLA-A11之间的假设;③DPB与囊性纤维化在诸多方面相似,不能排除囊性纤维化跨膜通道调节因子(CFTR)基因突变在DPB发病中的作用;④另一种遗传性疾病Ⅰ型裸淋巴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与DPB极相似,与HLA-I类抗原加工不完全有关,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好
8、,可能与DPB有关。 感染主要依据包括:①80%以上的患者合并慢性鼻窦炎;②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支气管黏膜病变或气道分泌物增多,呈慢性气道炎症改变;③冷凝集试验多阳性;④红霉素疗效好。 刺激性有害气体吸入与大气污染强酸烟雾、氯气、溶媒性气体、化学药品和各种粉尘等可致本病。二氧化硫污染区DPB发病率高于一般地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