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651305
大小:3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3
《微量泵在气管切开气道湿化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科学研究计划书课题名称微量泵在气管切开气道湿化的应用研究类别应用研究考生姓名姚伏雨考号1313001209206考点指导教师一、立题依据1研究意义及应用前景通过寻找最佳的气道湿化方法,应用临床研究的方法开始实验设计、临床效果的观察,得出微量泵持续湿化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减轻护士劳动量是最好的气道湿化方法。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充分恰当的气道湿化可有效减少人工气道的并发症[1]充分的气道湿化,即使对没有咳嗽反射的昏迷患者也能保持呼吸道纤毛运动的活跃,保证有效的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2],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2)每次注入3~5ml的湿化液会迅速流到下呼吸道而出现
2、刺激性咳嗽,使刚滴入的湿化液被咳出,对气道起不到应有的湿化作用,导致痰液粘稠、痰痂形成、阻塞气道引发窒息[3]。由于湿化不充分、吸痰不彻底而增加吸痰次数,延长吸痰时间,导致气道粘膜损伤、糜烂出血,增加肺部感染发生的机会[4]。(3)刺激性咳嗽、反复吸痰引起交叉感染的机会及湿化不良所致的其他并发症[6].用微量泵进行持续气道湿化,操作简单,湿化过程中对气道无刺激,气道损伤小,能有效地湿化气道,并发症少,经济适用,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间断气道湿化[7]。参考文献[1]黄少娅,罗秀娟,詹若燕.气管切开患者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疗效观察[J].护理学报,2008,15(4):76
3、-77.[2]赵桂英,胡恒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10):1523.[3]马环兴.两种气道湿化方法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6,20(2):449[4]廖慧中,贺兼斌,谢赤敏.[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5):917.[6]庄锦屏,张玉芳.输液增温器和微量注射泵在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15.[7]刘熙婵.气管切开术后两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评价和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2):24.3本课题创新气道湿化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
4、法明显优于传统气道内的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法。二、研究内容1研究内容:用微量泵持续湿化法和间断滴注湿化法湿化气道,评价两种方法中患者的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情况,确定最佳湿化方法。2重点解决的技术关键问题:(1)选择2011.2至2012.5入住我院的气管切开患者。年龄在48~72岁,不包括孕妇。(2)病人同在成人ICU室温在20~22℃,湿度在60%至70%。采用的是同一厂家的一次性气管套管、相同的吸痰手法、相同的湿化液。(3)评价指标:痰痂形成指吸痰时吸出痰痂或痰痂堵塞吸痰管接头或连接管;刺激性咳嗽指在气道湿化过程中发生连续性咳嗽或呛咳;气道出血是指
5、在吸痰过程中发现痰中带血丝或血痰。肺部感染指持续发热,体温超过38.3℃,白细胞10×109/L,肺部听诊有湿罗音,胸片X片显示肺纹理增多、增粗,呼吸道有脓性分泌物。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研究方法:临床实验性研究方法2研究因素:微量泵持续气管切开气道的湿化3研究对象:60例气管切开患者4分组方法:将2011.2至2012.5的6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5观察指标: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6样本含量:观察例数60例,样本含量2个。7统计学方法:x2检验8研究程序:选题研究程序分析整理资料制定研究方案研究实施讨论结果四、预期目标及成果形式1、
6、预期目标:通过对微量泵的在气管湿化中的应用的研究,最终得出微量泵持续气管内湿化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的发病几率,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是最佳的气道湿化方法。2、成果形式:本研究将以论文形式发表,然后在医院相关科室推广。五、研究工作的准备情况1、选题确立了研究目标2、整理了相关资料3、查阅了有关文献资料六、研究进度安排1、2011年2月-2012年5月研究实施、测试受试对象.2、2012年6月—7月,撰写论文。确定受试对象,搜集资料。七、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及原材料1、主要仪器:微量泵2、头皮针、延伸管、一次性50ml注射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