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

ID:11633883

大小:6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3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_第1页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_第2页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_第3页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_第4页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新课改条件下,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论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第一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概述第一节思想政治(品德)课改革的进程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历史回顾(一)中学政治课的建立时期(1949年——1959年)(二)中学思想政治课加强和发展时期(1960—1966)(三)思想政治课受到严重破坏时期(1966—1976年)(四)思想政治课的恢复和发展时期(1977—1985年)(五)中学政治课改革时期(1985年——今)二、思想政治

2、(品德)课改革的进程第一阶段:改革实验(1985年——1992年)第二阶段:调整完善(1992年——1994年)第三阶段:总结发展(1994——1999年)第四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改革(1999——今)三、新课程改革中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新变化1、改变课程名称2、转变课程功能3、调整课程结构4、更新课程内容5、变革教学方式6、重建评价体系第二节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性质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是一门德育性质的课程。“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3、。”——《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4、(实验稿)》第三节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地位一、从课程设置看,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中学的一门主要学科;二、从学生发展看,思想政治(品德)课处于首要地位;三、从学校德育看,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中学德育的核心。第二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的含义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就是学生通过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是通过完成规定的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教学而使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二、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的分类(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的结构分类所谓

5、结构分类,就是以一定的标准和程序,把思想政治(品德)的课程目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方面。1、以知识、能力、觉悟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2、以知识、情感、行为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3、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二)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的水平分类所谓水平分类,是指在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结构分类的基础上,对构成其基本结构的每一要素所要达以的水平所作的进一步分类。研究课程标准的重要性1、研究课程标准是进行教学准备的基础。2、研究课程标准是有效组织教学活动的保证。3

6、、研究课程标准是科学进行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品德)课课程标准“知识目标”的基本要求一、基本要求关于“识记”的规定识记是对有关事实、概念、原理和观点的再认和再现的能力。(知道、了解)1、识记基本概念2、识记基本观点3、识记事实或情况二、基本要求关于“理解”的规定理解是指在识记基础上对有关知识的转换、解释、推理能力。(懂得、领会、融会贯通)1、用事实说明理论观点有三种情况:(1)用事例说明基本概念;(2)通过事实说明理论观点;(3)运用反面事例说明错误言行的危害。2、从理论上升到新的理论有

7、三种情况:(1)对已知基本观点进行再概括,引出更高层次的理论观点;(2)通过比较,区别概念和观点以明确理论;(3)用正确的理论分析错误观点。3、通过比较、分析,明确基本概念和理论(1)通过分析,明确基本理论(2)通过比较,明确基本概念三、基本要求关于“运用”的规定运用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有关知识应用于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中,分析和解决那些老师未曾讲过或未曾解决过的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主要有四种类型:1、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2、用事实说明理论观点;3、从理论和事实的结合上说明理论观点或

8、分析实际问题;4、通过理论的掌握,提出行为要求。三、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师期望学生通过学习过程所要实现的行为变化,是一定教学阶段终结之时学生应达到的水平、程度或标准。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学目标要符合学校教育总目标,体现社会发展要求。第二,教学目标要全面,要做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内在统一。第三,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实际,注重学生的发展阶段性和可接受性。第四,教学目标设计要有弹性,给学生留下发挥主体性的空间与时间。第五,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便于操作。《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