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629950
大小:56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3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课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汉语言文学专业(C050105)自学考试参考文丛》自考365.COM《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课程分析一、教材内容及知识逻辑架构1、从编排上来讲:教材分4编,共27章,讲述从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文学的本身,按照体裁进行划分。发展历史,总体上按上述4大历史阶段划分。每一历史阶段内的发展,则按照每种文体的不同风格及其风格演变,划归不同章节;每种文体风格的杰出代表人物,单列章节。2、从内容上来讲:这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史段,基本以诗、文为主;其次,介于诗文之间的,是辞、赋;此外,魏晋时代是中国
2、“文学的自觉时代”,不仅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发展的最高峰,而且出现了中国小说创作的第一个繁荣期;到了隋唐五代又开始出现了词的创作。3、根据上述教材特点,以纵向代表史段,以横向代表文学体裁,以教材所划分的编为单位,可将课程目录结构中所涉文学体裁的覆盖面,表格图解如下:文体史段诗歌散文辞赋文学批评小说词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4、如果以章为单位,将教材各章标题代入,课材目录所代表的课程知识逻辑架构,可进一步具体标示如表2-1-1。表中,每种文体的不同发展史段(注意:包括大小史段
3、),以行表示;每种文体在同一发展史段内的不同风格或杰出代表人物,以列标分;与原课程章节排列顺序有所调整的标题分别用括号“【】”加以标示。二、课程学习线索及知识要点1、经过上述整理之后,显而易见,每种文体的发展史,便形成一条主线索。该主线索按大小不同史段划分成编、章;同一发展史段内的不同风格或杰出代表人物,划分为节。这些不同编、章、节的连缀,从纵、横两方面构成了文学发展史的演变过程。因此,就文学史而言,其内在的发展因素并非单一,而是涵盖了多种文体的齐头并进。课程采用上述逻辑架构,在笔者看来,完全只是一种编排和叙述上的人
4、为需要罢了,并非意味着文学体裁的本身,必须作出如此的历史分段,虽然在每一个史段内其本身相对呈现出各自比较鲜明的规律和特征来。但很多时候,某些体裁的发展演变,往往带有累积性,需要进行蝉联学习,这种人为的划分反而使我们在理解记忆上很不方便。这一点,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中更加明显突出。是故,在自学时,固然需要一点一滴从每个章节学起,但复习时,则必须按照这些主线索分别理顺,厘清个中文体、文风的发展演变等问题,同时跨越人为编章的限制,将课程所有知识点纳入到以线带点(代表作家、代表作品等)、以史带论(思想内容、风格特色、艺
5、术成就等)的轨道中来。2、以下,依照诗歌、散文、辞赋、文学批评、小说、词这6大文体在不同史段内的发展演变为主要线索,将课程教材相关知识要点,罗列如表2-1-2、表2-1-3所示。-第8页共9页汉语言文学自考参考文丛下编8第二册文史类《汉语言文学专业(C050105)自学考试参考文丛》自考365.COM表2-2-1《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教材知识逻辑结构目录表文体文风历史史段诗歌散文辞赋文学批评小说词先秦文学【上古歌谣】先秦散文屈原和楚辞【神话传说】《诗经》秦汉文学汉代诗歌秦汉散文司马迁及汉代史传散文汉代辞赋魏晋南北朝
6、文学建安风骨魏晋南北朝散文魏晋南北朝赋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魏晋南北朝小说正始之音两晋诗坛杰出诗人陶渊明南北朝诗歌隋唐五代文学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唐代散文唐传奇与变文、俗讲唐五代词盛唐诗歌李白杜甫大历诗坛中唐诗歌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8页共9页汉语言文学自考参考文丛下编8第二册文史类《汉语言文学专业(C050105)自学考试参考文丛》自考365.COM表2-1-2《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学习线索及知识要点概览表(一)诗歌散文辞赋1、上古歌谣:①起源记载:-《尚书·尧典》1、历史散文:①《尚书》:-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1、楚
7、辞:-《吕氏春秋·古乐》②《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史-文体性质特点:①楚辞的名称:-西汉刘向整理古籍时《楚辞》-《毛诗大序》③《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东汉王逸作注,命名为《楚辞章句》,流传至今④《左传》:-《春秋左氏传》;相传左丘明所著②有关记录:-《卜辞通篡》-又名《左氏春秋》、《古文春秋左氏传》等②楚辞的产生:-与楚声、楚歌和楚地民间风物关系密切-《弹歌》⑤《战国策》:-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时代环境下诞生-伊耆氏《蜡辞》-是一种具有鲜明楚国地域特色的新诗体先2、诸子散文:①前期:-《老子
8、》2、《诗经》:①诗经来源:-采诗说-《论语》③文体特点:-诗风铺排夸饰,想象丰富-献诗说-《墨子》-体式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秦-孔子删诗说-语言多用楚地方言楚语,“兮”、“些”等虚词叹语成为鲜明标志②中期:-《孟子》②诗经流传:-汉代四家诗-《庄子》-与汉赋的区别:①从体式上说:-楚辞依“兮”而咏,语句参差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