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613953
大小:11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3
《皮营一中“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模式实施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皮营一中“学案导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随着“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已初见成效,教师们基本掌握了“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模式的过程和方法。为了使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现提出“学案导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实施方案。二、具体实施过程1、构建课堂教学“学案导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活动研究小组,先在六七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思想品德六门学科进行。⑴领导小组组长:王永旭副组长:周建军理顺利关来霞组员:邵东坡理艳
2、华张洪光关山月李涛⑵学科小组学科组长组员语文理艳华李艳会李娜张坤王锦数学张洪光马攀刘慧霞孟大霞王瑞芳理顺利英语关山月邵东坡陈翠香关雪艳科学李涛王政郑晓彩张涛2、划分小组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本着双向选择的原则,分成6-7人为一小组,根据班级人数分成多个小组。在分组的时候要有一定的科学性,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各组成员实力相当,小组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要特别注意为班上的特差生找到一个理想的位置。小组自己推荐行政组长,也可以采取竞选组长的办法,下设学科组长、纪律监督员、记录员,全组全员参与,讨论生
3、成自己小组的组名,口号等。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小组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和谐的氛围中。3、组建的目的:让学生能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合作与竞争的良好局面。4、小组成员分工:组内成员是一个整体,小组是一个团队,强调集体行动,不搞个人主义,组内对于各种任务要有明确分工,并且要明确落实到人。9⑴行政组长: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对组员的学习、行为、思想等进行监督、督促和指导。包括随时与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联系,在同学和老师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起到上传下达,下达上报的作用。负责本组的学习情况及整个小组课前准备情况。在小展示
4、后,负责大展示学生的提名。负责本小组的课堂纪律维护,对于上课出现的说话、嬉笑、打闹、递纸条等现象及时制止。同时,负责汇总本小组一周的“一日一评”表,并将结果及时上报给班主任。⑵学科组长(小组课代表):分管各科导学案、作业的收交、检查、记录,并及时将作业完成情况汇报给各科课代表,课代表核实后,将各小组作业完成情况登记到量化评比的“反馈”栏中。同时,负责统计一周中组内成员在该学科的发言次数并填好统计表。⑶记录员:负责将本组成员的课堂得分情况及时记录在“一日一评”表上。避免误加或误减分数,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和混乱。以上设置,班主任、任课教师可根据本班
5、实际情况选用、整合、增减。5、组织实施班长利用每天的晨会时间总结表彰前一天的优秀小组,激励士气;班主任每周评出 “美丽小组”、“参与之星”、“进步之星”、“点评之星”、“文明之星”等。学校每月评出班级月度冠军小组,并进行表彰。6、导学案的形成和使用教师必须实施超周备课。备课组成员以主备人的集体备课表进行统备(同年级同科教师轮流主备),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确定及突破方法、教学方法的确定、例题选择、训练题组、当堂达标等方面进行集体讨论研究,提出改进意见,做修正后,各任课教师再结合本班的实际,做二次备课,通过二次备课后方可使用,力求导学案的科学实
6、用。三、导学案设计的有关要求(一)导学案的形式课题:学习目标(主指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可含教学重难点,也可单列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课中交流(含预习内容、预学提纲)课堂展示:知识点学习归纳整理(内容由学生填写)当堂训练(课堂反馈):当堂达标收获与反思课后巩固:布置作业各部分说明: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依据课标而拟定,一般分为三个方面,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目标主要指知识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9 2、课前预习课中交流:依据学生能学懂的知识,课堂上不教的原则,将这一部分内容编制成基本检测题,让学
7、生通过看书,学习基本的概念,进而利用预学案进行自我检测自学效果。课前预习的目的:⑴读懂文本,能从文本中找出所学知识的内容,重点以及初步了解解题步骤。⑵发现问题,能从文本中找出所学知识的难点,且形成问题。⑶启迪思维,能从文本所涉及的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3、课堂展示: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及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而拟定的讨论题,问题的铺设要具有指导性。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层层深入,逐步提高最终解决问题,实现难点的突破。(体现教师的点拨指导作用)课堂展示的目的:⑴养成积极思维习惯,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⑵培养
8、合作交流的能力、评价能力、和同伴协作能力,达到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⑶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