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解题反思提高复习效率

加强解题反思提高复习效率

ID:11593749

大小:42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2

加强解题反思提高复习效率_第1页
加强解题反思提高复习效率_第2页
加强解题反思提高复习效率_第3页
加强解题反思提高复习效率_第4页
加强解题反思提高复习效率_第5页
资源描述:

《加强解题反思提高复习效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加强解题反思提高复习效率——从高考试题解析看数学解题反思412400湖南省茶陵县云阳中学彭小武摘要:加强解题反思教学,提高高考复习效率,训练学生进行有效的解题反思势在必行。在例题教学中要安排反思教学环节,创设反思情境,提供反思策略,强化反思意识、增强反思毅力,培养反思习惯。一、加强对读题和审题的反思;二、加强对解题思维过程和规范表述的反思;三、加强对解题思路和方法多样性的反思;四、加强对题目及解法中蕴涵的思想方法规律的反思;五、加强对题目迁移和应用的反思。关键词:高考、解题、反思、效率面对高考,如何提高

2、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这是摆在每位高三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习数学的过程与数学解题紧密相关,而数学能力的提高在于解题的质量而不是解题的数量,因此要重在研究解题的方向和策略。”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现状,结合本人多年的高三教学经验以及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解析看:学生认知结构水平有限,不善于在解题后对解题进行反思。“功夫不仅要下在解题上,而且要用在反思上”,因此,加强解题反思教学,提高高考复习效率,训练学生进行有效的解题反思势在必行。在例题教学中要安排反思环节,创设反思情境,提供反思策略

3、,强化反思意识、增强反思毅力,培养反思习惯。一、加强对读题和审题的反思。学生解数学题,多半不能保证一次性正确和完善。常有审题不确,概念不清,忽视条件,考虑不周或计算出错等现象发生,因此,解题后必须加强对读题、审题的反思,弄清题目的背景和实际情境,挖掘隐含的的信息,从条件以及条件间的联系、条件和结论间的关系寻找解题的突破口。例1:(2006年高考·四川卷·理16)非空集合关于运算满足:(1)对任意、,都有;(2)存在,使得对一切,都有,则称关于运算为“融洽集”。现给出下列集合和运算:①{非负整数},为整数

4、的加法。②{偶数},为整数的乘法。③{平面向量},为平面向量的加法。④{二次三项式},为多项式的加法。⑤{虚数},为复数的乘法。其中关于运算为“融洽集”的是(写出所有“融洽集”的序号)解析:非空集合关于运算满足:(1)对任意,都有;(2)存在,使得对一切,都有,则称关于运算-8-为“融洽集”;现给出下列集合和运算:①,满足任意,都有,且令,有,所以①符合要求;②,若存在,则,矛盾,∴②不符合要求;③,取,满足要求,∴③符合要求;④,两个二次三项式相加得到的可能不是二次三项式,所以④不符合要求;⑤,两个虚

5、数相乘得到的可能是实数,∴⑤不符合要求,这样关于运算为“融洽集”的有①③。解后反思评析:这是一道信息类的创新问题。构造新的集合——“融洽集”,实际考查读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只要掌握了有理数(包括整数、奇数、偶数等)、多项式、平面向量、复数的运算法则和理解了新定义的规则,就能“水到渠成”。二、加强对解题思维过程和规范表述的反思问题解决之后,要加强对解题过程的回顾、评价和反思:解题过程走了弯路吗?思维、运算能否简捷?争取让解题过程更具有合理性、科学性、简捷性。让文字表述更加规范。认真分析解题思维的方向

6、和角度,积累解题经验,养成规范表述的良好习惯。例2:(2005年高考·浙江卷·理20)设点(,0),和抛物线:y=x2+anx+bn(n∈N*),其中an=-2-4n-,由以下方法得到:x1=1,点P2(x2,2)在抛物线C1:y=x2+a1x+b1上,点A1(x1,0)到P2的距离是A1到C1上点的最短距离,…,点在抛物线:y=x2+anx+bn上,点(,0)到的距离是到上点的最短距离.(Ⅰ)求x2及C1的方程.(Ⅱ)证明{}是等差数列.-8-解:(Ⅰ)由题意得,设点是上任意一点,则令则由题意得,即又

7、在上,解得故的方程为(Ⅱ)设点是上任意一点,则令则由题意得即又,,即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当时,,等式成立;②假设当时,等式成立,即,-8-则当时,由知,又,,即时,等式成立由①②知,等式对成立,故是等差数列解后反思评析:这是一道典型的点列问题。综合考查解析几何知识和数列知识,点的坐标形成两个数列,所以只要掌握数列的处理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就不会偏离“轨道”。对函数以及导数的巧妙运用和数学归纳法的表述格式,一定要做到“有条不紊”。三、加强对解题思路和方法多样性的反思在例题教学中,重视知识间的纵横联系,

8、解题思路的分析和解题方法的总结,反思:本题有无其他解法?加强通性、通法的反思,绝不能就题论题,而要探求“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开拓思路,掌握方法,提高解题能力。例3:(2006年高考·湖南卷·文21)已知椭圆C1:,抛物线C2:,且C1、C2的公共弦AB过椭圆C1的右焦点.(Ⅰ)当轴时,求p、m的值,并判断抛物线C2的焦点是否在直线AB上;(Ⅱ)若且抛物线C2的焦点在直线AB上,求m的值及直线AB的方程.解 (Ⅰ)当AB⊥x轴时,点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