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576186
大小:29.23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7-12
《高考心态调整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考心态调整方法一年一度的高考又临近了,高考前,许多考生开始惶惶不安,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才好,甚至吃不好、睡不香。其实只有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这一段时间,才能有助于考生发挥正常应考水平。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在最后备考复习阶段和在考试当中,学生的心态对考试成绩的影响非常大。面对高考出现紧张情绪是正常的,然而过分放松和过分紧张都是不妥的。高考前的一段时间是复习备考的最后阶段和冲刺阶段,又是高考复习备考的特殊阶段和关键阶段。考生要想顺利度过这个重要阶段并为高考取得理想成绩作好充分的准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关键就在于考生要有一
2、个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那么,怎么样才能调整好心态呢?一、考前心理调节也要有计划 第一个计划就是复习计划,它包含两个方面,即确定目标和制定执行计划——这是心理调节计划的第一步。 其实我们做任何的事情,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所谓心中有数就是有一个计划,这个计划就像我们旅游的时候要有一张地图。这样的话,就不会弄得手忙脚乱,从而达到减少焦虑和紧张的目的。同时,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计划在一段时间的有效执行,都可以增加考生信心。 第二个计划就是心理调整的计划。所有考试能够考好的人,你会发现他们是比较自信、比较放松,以一个
3、坦然的心态去考试,不会把结果看得太重。所以应该做一个心理放松的调整计划,将如何选择放松、娱乐的方式,如何调整心态、化解压力,如何增强信心等都考虑进去,而这些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参与。 如果考生在考试前十分紧张,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可以暂时转移注意力,让大脑休息一下,缓解内心的压力。同时,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使自己在考试前有一个比较好的心理状态。在焦虑情绪产生时,可以放下手中的书、笔,排除杂念,意念集中,做深呼吸,放松全身肌肉,增强自信心。 在最后这段时间里把生物钟调好,作息时间和复习安排要跟考试的时间一致,适
4、度锻炼身体。但切记不要过于兴奋,要保障睡眠。考生要多给自己鼓励,保持自信心和激情的状态。选用一些简洁鼓劲的词语如:努力、加油、必胜来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在走路时要注意抬头挺胸,增加自信。二、高考前的心理状态调整方法一、正确认识高考,确定合理的目标。正确地认识高考,有助于我们进行针对性地复习。高考是一种分层筛选型的考试,其目的就是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别筛选出来送往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类型的高校进行学习。因此,高考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一般而言,基础题40分,中档题40分,高难题20分。有的同学对高考试题难度估计过高
5、,在偏、怪、难等题型上大做文章,结果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考试中小题做不对,大题也做不来。根据高考的特点,高三学生一方面必须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适当地加大练习的容量和难度,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另一方面要根据自己平时的学习成绩和复习的情况,确立合理的考试目标。一些同学总是希望自己在高考时考出高分,把自己的“理想分数”定得过高,人为地造成自己心理上的紧张。其实考试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综合实力,决不是靠碰巧就能获得成功的,因此在高考中必须确定合理的目标,而不能盲目地把自己的考试成绩定得过高。二、保持平
6、常心,缓解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是一种临考前常见的内心感到紧张的情绪反应。心理学中有一个定律叫做叶克斯一多得森法则,是心理学家叶克斯和多得森发现的。该定律描述了焦虑程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的关系,即二者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焦虑程度过高和焦虑程度过低时的效率都很低,而中等焦虑时的效率最高。所以,适度的考试焦虑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一般而言,考试焦虑是由各种压力和个人的性格等因素造成的。三、加强心理调整,保持考前状态。高考前心理状态调整的好坏,对考试时水平的发挥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进行考前的心理状态调
7、整呢?高三学生应该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进行自身的心理状态调整。高考前15天左右一般是考生自我备考阶段,也是考生心理最为紧张的时刻,因此在这段时间应该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此期间,考生的心态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兴奋型,对高考的自信心强,表现出较为强烈的竞争意识,在内心深处往往有明确的竞争对手,或者有明确的竞争目标,斗志旺盛、感觉较佳。二、平稳型,对高考表现出临阵不慌,心情既不过分紧张也不过分放松,感觉和平时的大型考试没有太大的区别,对高考的思想准备很充分,感觉心中有底。三、紧张型,感觉信心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弱,患
8、得患失,焦虑不安。四、放松型,情绪松散低落,出现心理低潮,委靡不振,对考试悲观失望。而直接导致考生在这段时间出现紧张情绪的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来自于自身。例如,在临近高考时大量做题会使自己感觉到问题越来越多,造成自我压力过大,心理上不能承受,产生紧张。其次,来自于学校与教师。例如,感觉到老师和学校人为施加的高考氛围过重;对某些模拟题不加分析地与高考挂钩,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