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570615
大小:4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2
《中考小说-历年中考现代文阅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历年中考现代文阅读——小说专项阅读1,回顾有关小说的知识点.2,了解小说阅读的考点及常见题型。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知识储备: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1、小说是以塑造( )为中心,通过完整的( )的叙述和( )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所以构成小说的三要素是( )、( )( )。2、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 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3、故事情节分(开端 )、( )、( )、( )四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 );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
2、上( 尾声 ),故事情节是(虚构)的。 4、环境描写分为( )环境和( )环境,其作用在于(为了衬托人物,渲染气氛,给情节发展提供背景和场所等。) 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一)整体感知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考点2.为什么写(文章的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题型: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3、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面对这种试题,我们该如何下手呢?①对事件的完
3、整叙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②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二)找线索线索是连接文章始终的脉络,也可以说是文章的纲。线索常见的有:物线、人线、情线、事线、活动线、见闻感受线(三)理解题目的含义题目是文眼,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点明中心;②是本文的线索;③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④点明了文章的主要人物;⑤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四)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结合语境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或作品里的某人物的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五)
4、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的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1、重视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3、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六)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在小说中都是为表
5、现主题服务的。在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①在文中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怎样的社会环境);2、表现(衬托)人物的性格;3、揭示(烘托)人物的心情;4、渲染的气氛;5、推动情节的发展。(七)展开想象,对小说情节进行加工(如:1、补充小说的空白或补小说的结尾2、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方法指导:(1)读懂内容,心中有数(2)注意语境关联,结构承上启下(3)如是人物描写,要符合人物身份(4)补充部分要符合当时情境(5)合理想象(八)对主旨的把握小说的主旨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写作目的之所
6、在,也是作品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正确欣赏小说的主旨。常见的题型有: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什么启迪,谈谈你体会);③结合全文的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或看法。方法指导:1、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2、联系作品的典型环境的精当描写;3、有时还须联系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的动机;4、从分析文章的标题、开头、篇末入手;5、从分析文中的抒情议论句入手。(九)鉴赏小说之技巧赏析小说写得好,关键在于构思的精巧别致。巧妙的构思首先表现在新颖、独特,有
7、悬念、有起伏,结构精巧,尤其以出人意料的结尾而见长。所以阅读微型小说时,应该注意鉴赏其表现技巧。小说技巧归纳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倒叙、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先抑后扬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十)谈看法、启示、体验等方法指导(1)联系背景,读懂内容;(2)针对话题,选取角度;(3)联系实际,具体阐述;(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