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514325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2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评价”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一门课程最终没有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方法,那么课程管理就会落空。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评价方面有诸多不足,如目的片面、范围狭窄、手段单一等。实施评价的具体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着简单化、惟量化等弊端。 注重情感因素,运用情感化语文教学评价,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从情感维度上着眼对教学评价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优化。使指在对学生的教学表现做出认知反馈的同时,还给予情感上的影响,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效果,以最佳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语
2、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运用多种评价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影响,教师主宰着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尤其是教学评价完全成了一个单向、被动的信息反馈过程,从而导致评价中缺乏师生沟通和交流。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却被完全排斥在教学评价过程之外,他们只能充当被评价的对象,而无法参与评价过程。这样,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当然不可能得到有效地培养和发掘,他们当然也无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1、加强自评与互评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评价中,教师是理所当然的评价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评价客体,如在以往的考试评价中,只有
3、教师进行试题设计、阅卷评分和试卷分析。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一次又一次地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的机会,他们评价的主体性与积极性日趋渐弱,最后导致对教师评价的完全依赖,自我评价能力也谈不上发展。 运用情感教学原理,我们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多变地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 当然,在指导学生进行互评时,一定要多一些谦虚,多一些客观,先肯定优点,再提出建议,确保评价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2、尊重与信任学生 语文教学评价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评价的主体性,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我们教师首先必须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 二
4、、营造和谐评价氛围,实现情感教育目标 过去,我们一直习惯于只从“知识和能力”上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所以很多教师总觉得评价“知识和能力”是“实”的,又容易操作。而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虚”的,又难以操作。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无论他们从事什么样的言语实践活动,他们总得借助一定的方法,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态度,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这是一种客观存在,对它们的评价应该是语文课程评价的题中之义,而不是外加的。 由于上述片面的认识,导致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评价中,情感教育目标被忽视了,有的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了,但
5、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较大的误区。所以,应该重视以下几点: 1、注重情感与激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然而,现实语文教学评价中,很多教师认为只要明确地向学生说明“对或错”、“好或坏”,根本就不需要再渗透情感。以至于在语文教学评价中,教师根本不重视学生的情感需要与内心体验,自己没有感情,也不注重激励,评价冷冷冰冰,简简单单,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导致学生被动接受,老实听话,无动于衷。 殊不知,在教学评价中,认知信息的反馈固然是重要的,但情感信息也是不可缺少
6、的,更何况语文教学中许多问题也不存在绝对的对与错、好与坏之别。实际上,往往我们教师一句简单的话语,哪怕是小小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喜悦,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2、重视学生的价值取向。 据报道,某地一次作文考试,题目叫“母爱”。一些学生为获取高分,突出母爱的“伟大和珍贵”,不惜把自己身体健康的家长说成身患绝症,把自己健在的家长写成已经与世长辞。诚然,单从习作质量上来评价,我们不能否定,甚至还能得到高分。但是,这简单的分数后面,往往掩盖了学生这种严重的人格背离的现象。如果不能正确地进行评
7、价,积极地对学生价值观进行引导,其结果只能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埋下隐患。 因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情感性地处理教学评价,落实情感教育目标。 三、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实施灵活多样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是从学习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的。确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学生的个性应当也必须得到尊重和发展。同样,我们的语文教学评价也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实施灵活多样地个性化评价。
8、1、突出评价的具体性与针对性。 如今的语文教学中,虽然很多教师也已经注意评价了,但听到、看到的往往却都是空洞、表面、一律的。如课堂上都是“很好”、“不错”、“真聪明”等表扬,作业上都是在相同标准下的优秀、良好、及格等等第。这样无原则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表扬,根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