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拍预览】三代鼎彝 子孙宝用:大克鼎全形极初拓本及邾公华钟拓片鉴赏

【春拍预览】三代鼎彝 子孙宝用:大克鼎全形极初拓本及邾公华钟拓片鉴赏

ID:11512720

大小:3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2

【春拍预览】三代鼎彝 子孙宝用:大克鼎全形极初拓本及邾公华钟拓片鉴赏_第1页
【春拍预览】三代鼎彝 子孙宝用:大克鼎全形极初拓本及邾公华钟拓片鉴赏_第2页
【春拍预览】三代鼎彝 子孙宝用:大克鼎全形极初拓本及邾公华钟拓片鉴赏_第3页
【春拍预览】三代鼎彝 子孙宝用:大克鼎全形极初拓本及邾公华钟拓片鉴赏_第4页
【春拍预览】三代鼎彝 子孙宝用:大克鼎全形极初拓本及邾公华钟拓片鉴赏_第5页
资源描述:

《【春拍预览】三代鼎彝 子孙宝用:大克鼎全形极初拓本及邾公华钟拓片鉴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春拍预览】三代鼎彝子孙宝用:大克鼎全形极初拓本及邾公华钟拓片鉴赏此件拓本是潘祖荫所藏大克鼎的极初拓本,由铭文拓本与全形拓合装于一轴。钤有『伯寅宝藏第一』白文印,可知该器在潘祖荫心中的地位。后有李文田(1834-1895)、黄士陵(1849-1908)、马衡(1880-1955)、陈治等诸位金石大家题跋其上。大克鼎全形及铭文拓片附四家题跋水墨纸本 立轴88×199cm鉴藏印:伯寅宝藏第一、己丑所拓此轴光绪十五年全角拓本,附鼎内铭文拓片,并清末至民国间四家考释题跋: 111.李文田逐字考释铭文(铭文考释见图),款署”郑盦太保(潘祖荫)得周克鼎,命文田读之

2、,今以意属读而已,经义荒落,知无当也。光绪十五年(1889)五月顺德李文田识。” 钤印:文田之印。2.黄士陵跋:此鼎初入潘文勤公家时,字多为绿锈所掩,后经刓剔,字渐多,此最后拓本,校李若农宗伯释文时犹多数字。第四行“家”字、“惠”字、“民”字甚明,第七行“于”、“乃”字,第八行“申”字,更完整,又第三行辟下“龚”字,亦可辨识,余字不全部敢强读。11 钤印:穆父3.马衡跋:克鼎出宝鸡县渭水南岸,大小与盂鼎相若,二器并为潘伯寅滂憙斋所藏,而此尤晚出。此本李芍农释文,乃未剔时稿墨本,则较清晰,盖同为光绪十五年事,释在先而拓在后耳。此铭分两截,其一在侧,其一在

3、腹,尤为仅见。涵楚先生得此见示,为识数语归之,马衡。钤印:马衡之印。4.民国二年(1913)岁在昭阳赤奋若嘉平,绍兴陈治观敬识。钤印:陈治之印。出版:1.《再读大克鼎》,周亚撰,《上海文博》,上海博物馆主办,2004年第1期。2.《大克鼎出土年再考》,刘禹撰,《金石书学》2013年18期。说明:(一)1.大克鼎为姑苏潘祖荫先生家物,今藏上海博物馆,此轴以李文田考释文章为最早,所拓铭文又在铜锈挖剔之先,则今日观之,李氏考释当为潘氏最初对铭文释字的依据,墨稿尤为难得,而拓本在挖剔之先,亦属海内孤本。按潘氏得此鼎,求拓者甚眾,均以翻本报之,事见宁路霞所撰《百

4、年收藏》第94页,似此原器所拓应属麟凤。2.此幅拓片的学术价值,非但在于诸家尤其李文田公的详明考释文章,更在于所着年款为光绪十五年已丑(1889),足能纠正学界关于大克鼎出土确切的年份的一大缪误。遍查各书,如权威书籍——文物出版社之《中国青铜器全集》第五集西周1部份,均以大克鼎于1890年光绪十六年出土于陕西扶风法门镇。见此拓本,李文田释文明确年款光绪十五年五月,马衡亦持此年份,而铭文拓版边钤有’已丑所拓’一印,亦为1889年,则此鼎出土至少不会晚于1899年或更早,因从陕西至北京,从出土到为人认购,非经一年光载断不能为,此拓一出,铁证如山。况且,查《

5、潘文勤公年谱》,知潘祖荫逝于1890年,则即使此鼎1890年初出土,辗转至潘手又经考订校剔,岂一年间能为之?潘若逝于1890年,则鼎岂能得其考藏,所以综此二证,所谓大克鼎出土于1890年当为一大谬误无疑。(二)题跋者简介:1.潘祖荫(111830-1890),江苏吴县人,字东镛,号伯寅,郑盦,咸丰二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侍讲学士,加太子太保卫,谥文勤。曾上疏营救左宗棠纠弹胜保,文煜,好搜罗善本书及金石碑版之属,家以大克鼎,大盂鼎,史颂鼎等为重器。2.李文田(1834-1895),广东顺德人,字仲约,号若农,芍农,药农,咸丰八年进士,谥文诚,官至礼部右侍

6、郎。学问渊博,于金元故宝,西北水地靡不精综。又精金石碑帖古籍版本,所得新拓,考释详明。善书法,宗北碑,百畅流于隋碑,行篆诸书亦有面目。藏秦泰山石刻及汉华岳庙碑刻本,因署居曰’泰华楼’。3.马衡(1880-1955),浙江鄞县人,字叔平,室名凡将斋,1925年起长期供职故宫博物、院,先后任理事,副馆长等职。善书,工篆刻,精金石碑版之学。4.黄士陵(1849-1908),安徽黟县人,字牧父,穆父,通六书,工篆刻为大家。又善西洋画法为彝器图形,艺林珍重,善金石碑版之学。5.陈治(清光绪间),字伯平,浙江绍兴人。工书,善小篆,师安孙叔茀,笔力遵劲,楷书亦神似。

7、能篆刻,兼能绘事,松石,山水皆工,为张鸣珂称赏。万年无疆11子孙宝用——大克鼎全形拓暨铭文未剔本清朝金石学大盛,投入相关研究的文人甚多,无论是在文字考释,或是以碑碣考订史实,都有丰富成果。盛行之势有赖文人对于石刻题碣的访求行径,以及地下古代文物挖掘,进而开展近代的考古美术的历史。光绪年间,陕西省扶风县出土窖藏青铜器,有鼎、钟等器,这些青铜器同属一位名为“克”的贵族。他以这批宝贵彝器纪念其伟大祖父“季”,并置于其宗庙中用以祭享祖先,并宣扬周王的厚重美意。这批贵重青铜彝器是为祈求康顺、福佑、老寿、长命、善终,希望“克”这一宗族万年无疆,子孙后代永远宝用。大

8、克鼎是这批青铜器中显赫之物,形体巨大,高93.1cm,重201.5kg。鼎口有大型双立耳,口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