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ID:11503231

大小:815.50 KB

页数:52页

时间:2018-07-12

第四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_第1页
第四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_第2页
第四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_第3页
第四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_第4页
第四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四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一、引言16世纪初,有人发现除虫菊的花具有杀虫作用,但直到19世纪中期,这种源于波斯(现伊朗)的植物才在欧洲种植应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大力提倡栽培除虫菊、曾一度独占该药市场。由于除虫菊适宜于较高海拔地区生长,后来在肯尼亚高原地区发展很快并逐渐取代日本。2005年云南省除虫菊种植推广超过了12万亩,年产干花将达5000余吨,约占世界除虫菊干花产量的30%到2006年我国的相关农药证书多达20多个。从除虫菊干花中提取的除虫菊素是一种击倒快、杀虫力强、广谱、低毒、低残留的杀虫

2、剂,但由于它对光和空气不稳定,只能用于家庭卫生害虫。不宜于农业使用。大约花了40年时间(从二十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天然除虫菊素的化学成分和化学结构才得以确定。自此之后,人们致力于人工合成除虫菊酯的研究,目的在于寻找结构简单,既能保留除虫菊素的优点,又能克服不适于农业使用的缺点。这种新型的人工合成除虫菊酯通常称为拟除虫菊酯。l947年第一个合成除虫菊酯即烯丙菊酯问世。1973年第一个对光稳定的拟除虫菊酯苯醚菊酯开发成功,开创拟除虫菊酯用于农业的先何。此后,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杀灭菊酯等优良品种不断

3、出现,拟除虫菊酯的开发和应用有了迅猛的发展。目前,已合成的化合物数以万计,新品种相继投产,重要的品种已有20多个,拟除虫菊酯已成为农用及卫生杀虫剂的重要组成。拟除虫菊酯大都具有:高效、低毒、广谱等特点,特别对防治棉花害虫效果突出。杀螨活性很低。在菊酯分了中引入氟原子,能提高杀螨活性。鱼毒高。没有内吸性。易产生抗药性。除虫菊酯干花用石油醚/甲醇混合溶剂提取,经浓缩即可得到除虫菊素。两种具有光学活性的环丙烷羧酸,即:(+)-反式菊酸(+)-反式菊二酸三种具有光学活性的环戊烯醇酮,即:(+)-除虫菊醇酮(-

4、)-瓜叶醇酮(+)-茉莉醇酮。除虫菊素活性组分的结构:二、天然除虫菊素组成的六种除虫菊酯结构PyrethrinI除虫菊素PyrethrinII除虫菊素CinerinI瓜叶除虫菊素CinerinII瓜叶除虫菊素JasmolinI茉酮除虫菊素JasmolinII茉酮除虫菊素三、拟除虫菊酯的结构与活性1、醇组分1947年LaForge以烯丙基代替天然菊酯环戊烯醇酮的戊二烯侧链,合成了烯丙菊酯,成为第一个人工合成的拟除虫菊酯杀虫剂。1963年Kato报道酞酰亚胺甲基菊酯类有杀虫活性,并筛选出具有迅速击倒作用的

5、胺菊酯。1965年E11iott对取代呋喃甲基菊酯结构与活性关系进行研究之后,发现具有空前强烈杀虫活性的苄呋菊酯。上述几种改进醇组分的化合物,仍然对日光不稳定,难以用于大田。在光稳定性方面的突破,是1968年Itaya等醇组分中间引入苯氧基苄基,合成了高活性、光稳定的苯醚菊酯。自此,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不能用于田间的历史结束了,其他高效、耐光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相继开发成功。重要的品种有:二氯苯醚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杀灭菊酯等。随后,他们又将氰基连到苄基的α-碳上,合成了氰基苯醚菊酯。氰基的引入,使杀虫

6、活性大大提高。2、酸组分早期认为环丙烷及环上谐二甲基对杀虫活性有重要作用。l957年Farkas以卤素代替菊酸异丁烯上侧链上的甲基,合成了二卤乙烯基菊酸酯。1973年采用二氯菊酸与间苯氧基苄醇合成了光稳好、杀虫谱广、残效较长的二氯苯醚菊酯即氯菊酯。随后又用二氯菊酸合成了比氯菊酯活性高2-4倍的氯氰菊酯。同年,E11iott用二溴菊酸合成了旋光活性的溴氰菊酯,活性是氯菊酯的10倍,是传统杀虫剂的25-50倍。溴氰菊酯的开发成功大大促进了拟除虫菊酯立体化学的发展。同时,Ohno发现了可以替代经典环式菊酸组

7、分的2-(4-氯苯基)异戊酸,合成丁杀虫活性很高的杀灭菊酯,这是重大的突破,过去认为环丙烷结构是具有杀虫活性不可缺少的因素,杀灭菊酯打破这个框框。这种非三元环的酸结构简单,易于合成,便于工业生产。当菊酸中异丁烯侧链被苯基、烷氧基、芳氧基或双甲基取代后,可以得到具有杀螨活性的化合物。两个较优秀的代表是甲氰菊酯和化台物23。3、非酯基因的引入过去认为酯基是杀虫活性必不可少的结构。后来,以杀灭菊酯为原型,用肟醚代替酯基合成了肟醚菊酯,以醚键代替酯键合成了醚菊酯,毒性和鱼毒均较低、醚菊酯用于防治水稻害虫。以酮

8、的结构代替酯,也能得到具有杀虫活性的拟除虫菊酯。例如.以甲醚菊酯为原型的28、以氯氰菊酯为原型的29。烃基结构代替酯基的化合物也出现了。例如以醚菊酯为原型的化合物33,有杀虫活性和杀螨活性,效果优于醚菊酯。又如结构中心包含烯键的化合物。4、氟原子的引入在分子中引入氟原子之后,能提高杀虫活性,改善杀螨性能。如氟氰菊酯,特点是高效、广谱、残效较长,能兼治蜱螨。又如氟氨氰菊酯,杀虫谱广,且能杀螨。功夫菊酯(氟氯氰菊酯),对家蝇的毒力为氯菊酯的8.5倍。也有在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第四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一、引言16世纪初,有人发现除虫菊的花具有杀虫作用,但直到19世纪中期,这种源于波斯(现伊朗)的植物才在欧洲种植应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大力提倡栽培除虫菊、曾一度独占该药市场。由于除虫菊适宜于较高海拔地区生长,后来在肯尼亚高原地区发展很快并逐渐取代日本。2005年云南省除虫菊种植推广超过了12万亩,年产干花将达5000余吨,约占世界除虫菊干花产量的30%到2006年我国的相关农药证书多达20多个。从除虫菊干花中提取的除虫菊素是一种击倒快、杀虫力强、广谱、低毒、低残留的杀虫

2、剂,但由于它对光和空气不稳定,只能用于家庭卫生害虫。不宜于农业使用。大约花了40年时间(从二十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天然除虫菊素的化学成分和化学结构才得以确定。自此之后,人们致力于人工合成除虫菊酯的研究,目的在于寻找结构简单,既能保留除虫菊素的优点,又能克服不适于农业使用的缺点。这种新型的人工合成除虫菊酯通常称为拟除虫菊酯。l947年第一个合成除虫菊酯即烯丙菊酯问世。1973年第一个对光稳定的拟除虫菊酯苯醚菊酯开发成功,开创拟除虫菊酯用于农业的先何。此后,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杀灭菊酯等优良品种不断

3、出现,拟除虫菊酯的开发和应用有了迅猛的发展。目前,已合成的化合物数以万计,新品种相继投产,重要的品种已有20多个,拟除虫菊酯已成为农用及卫生杀虫剂的重要组成。拟除虫菊酯大都具有:高效、低毒、广谱等特点,特别对防治棉花害虫效果突出。杀螨活性很低。在菊酯分了中引入氟原子,能提高杀螨活性。鱼毒高。没有内吸性。易产生抗药性。除虫菊酯干花用石油醚/甲醇混合溶剂提取,经浓缩即可得到除虫菊素。两种具有光学活性的环丙烷羧酸,即:(+)-反式菊酸(+)-反式菊二酸三种具有光学活性的环戊烯醇酮,即:(+)-除虫菊醇酮(-

4、)-瓜叶醇酮(+)-茉莉醇酮。除虫菊素活性组分的结构:二、天然除虫菊素组成的六种除虫菊酯结构PyrethrinI除虫菊素PyrethrinII除虫菊素CinerinI瓜叶除虫菊素CinerinII瓜叶除虫菊素JasmolinI茉酮除虫菊素JasmolinII茉酮除虫菊素三、拟除虫菊酯的结构与活性1、醇组分1947年LaForge以烯丙基代替天然菊酯环戊烯醇酮的戊二烯侧链,合成了烯丙菊酯,成为第一个人工合成的拟除虫菊酯杀虫剂。1963年Kato报道酞酰亚胺甲基菊酯类有杀虫活性,并筛选出具有迅速击倒作用的

5、胺菊酯。1965年E11iott对取代呋喃甲基菊酯结构与活性关系进行研究之后,发现具有空前强烈杀虫活性的苄呋菊酯。上述几种改进醇组分的化合物,仍然对日光不稳定,难以用于大田。在光稳定性方面的突破,是1968年Itaya等醇组分中间引入苯氧基苄基,合成了高活性、光稳定的苯醚菊酯。自此,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不能用于田间的历史结束了,其他高效、耐光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相继开发成功。重要的品种有:二氯苯醚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杀灭菊酯等。随后,他们又将氰基连到苄基的α-碳上,合成了氰基苯醚菊酯。氰基的引入,使杀虫

6、活性大大提高。2、酸组分早期认为环丙烷及环上谐二甲基对杀虫活性有重要作用。l957年Farkas以卤素代替菊酸异丁烯上侧链上的甲基,合成了二卤乙烯基菊酸酯。1973年采用二氯菊酸与间苯氧基苄醇合成了光稳好、杀虫谱广、残效较长的二氯苯醚菊酯即氯菊酯。随后又用二氯菊酸合成了比氯菊酯活性高2-4倍的氯氰菊酯。同年,E11iott用二溴菊酸合成了旋光活性的溴氰菊酯,活性是氯菊酯的10倍,是传统杀虫剂的25-50倍。溴氰菊酯的开发成功大大促进了拟除虫菊酯立体化学的发展。同时,Ohno发现了可以替代经典环式菊酸组

7、分的2-(4-氯苯基)异戊酸,合成丁杀虫活性很高的杀灭菊酯,这是重大的突破,过去认为环丙烷结构是具有杀虫活性不可缺少的因素,杀灭菊酯打破这个框框。这种非三元环的酸结构简单,易于合成,便于工业生产。当菊酸中异丁烯侧链被苯基、烷氧基、芳氧基或双甲基取代后,可以得到具有杀螨活性的化合物。两个较优秀的代表是甲氰菊酯和化台物23。3、非酯基因的引入过去认为酯基是杀虫活性必不可少的结构。后来,以杀灭菊酯为原型,用肟醚代替酯基合成了肟醚菊酯,以醚键代替酯键合成了醚菊酯,毒性和鱼毒均较低、醚菊酯用于防治水稻害虫。以酮

8、的结构代替酯,也能得到具有杀虫活性的拟除虫菊酯。例如.以甲醚菊酯为原型的28、以氯氰菊酯为原型的29。烃基结构代替酯基的化合物也出现了。例如以醚菊酯为原型的化合物33,有杀虫活性和杀螨活性,效果优于醚菊酯。又如结构中心包含烯键的化合物。4、氟原子的引入在分子中引入氟原子之后,能提高杀虫活性,改善杀螨性能。如氟氰菊酯,特点是高效、广谱、残效较长,能兼治蜱螨。又如氟氨氰菊酯,杀虫谱广,且能杀螨。功夫菊酯(氟氯氰菊酯),对家蝇的毒力为氯菊酯的8.5倍。也有在醇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