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500377
大小:24.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2
《学生为什么要做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生为什么要做题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几乎天天在做题,读了12的书,做了12年的题。如果按照平均一天做30道题计算,12年就起码做了10万道题。现在的高考时间是两天半,平均起来,训练1752天来对付一天。但到了高考时,做起题来还是困难重重,我想,这不应该是做题的数量太少的问题,也不应该是训练的时间不够的问题。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应该是做题的质量问题,我们只是每天埋头盲目地做,但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做题。在我看来,我们做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目的:其一,为了消化、吸收、巩固新学的知识与方法。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是把有内在逻辑联
2、系结构的教材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关联起来,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新材料在学习者的头脑中获得新的意义为结果。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而每个学生的这个基础是不一样的,往往50个学生有50种,但老师讲的时候的进度只有一种,只能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基础水平。这样,学生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的强度、深度都不一样,这就造成了新知识掌握上的差异。非常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做题来进行及时的“反刍”、消化与吸收,使认知结构的版图不断拼接扩展。即使老师讲的内容完全掌握了,已经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按照遗忘规律,也要通过做题来及时巩固。万一你没有真正掌握
3、,题目做错了,也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的查漏补缺。人的缺点总是他的优点的不适当延长。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课堂上掌握得比较快,但往往对作业与练习重视不够,不及时不规范不深入,似是而非,不求甚解,自我感觉太好,进而没有得到及时巩固。起步很快,途中散漫,名次一般。其二,为了寻找解题规律,掌握学科思想。同一个问题,可以置于各种各样的情景中加以包装。所有包装以后的新问题,我们称之为“质同形异”的问题,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解题的方法也是一样的。学生往往看到新颖的包装就害怕,问题在于阅读理解、揭示本质的能力还没有训练到位,学科思想还没有真正掌握。题目是无限
4、的,方法是有限的。解决这“无限”与“有限”之间的矛盾,需要有揭示本质、掌握规律的能力。题海无边,规律是岸。做题就是为了找到这个规律,让任何一道题在你眼里都脉络清晰,思路和关键点明确。找规律就是找到各种类型的题目的内在逻辑,通过分析、思考、尝试,找到突破点,还要分析解题时的易错点在哪里,条件还可以怎样变化,结论还可以怎样改变。不为完成而解题,不为解题而方法。重要的是解题过程中和解题之后的思考。惟其如此,才能培养出自己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与此同时,不同的学科有不同思维方式、学科思想,同一学科中不同章节的内容有着完全不同的解题方法,所有的方
5、法以及每种方法可能出现的包装你都必须掌握,这就需要在不断的做题中进行归纳提炼,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其三,从应试的角度讲,为了“练手”,保持对题目的感觉,提高准确率。人一段时间不去做某样事情就会生疏,虽然最终能解决问题,但是可能要花更多的时间。做题也一样,考试的时候,时间是耽搁不起的。同样会做的题目,还要比速度,比熟练程度。一般的判断标准是一场考试中,必须有90%以上的时间在动笔写,想的时间应该在考前完成。每天做几题,就是要保持住这种题感。自主当家的学生一定是主观为真懂,为掌握,为理解,客观为完成;而老师当家的学生主观为完成,客观为弄懂;你要
6、我做的我都做了,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真正掌握,心里不清楚,只有老师知道。总之,从人才培养与考试要求的角度讲,做题是为了积累知识、寻找规律、提炼方法、掌握思想,培养自己抽象归纳与逻辑推理的能力,培养自己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而从现状上看,学生更多的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做题,越快越好,机械地做,本能地做,作业做完,万事大吉,知识只停留在表面的理解,没有心灵的真正参与。现状与真正要求之间距离如此之大,考试时当然会出问题。难怪乎,同样的知识,同样的方法,老师讲过了,作业做过了,考试时还是做错,甚至一错再错。很多学生觉得,只要自己还在做题,就是在
7、学习,其实这是自欺欺人。我们不但要勤奋地、不断地做题,还要学会选择,有意识地选择针对自己盲点、薄弱点、易错点的题。希望我们的学生能更多地自主学习、自主当家,在跟着老师做题的同时,能够科学主动地针对自身实际做题。昨天在马路边看到一句描述科学发展观的话,盲目发展,热闹一时,科学发展,受益一世。由此我想对学生说:盲目做题,自欺欺人,科学做题,受益一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