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491407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2
《探究《我与地坛》中的生命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探究《我与地坛》中的生命意识人应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史铁生在地坛里悟出了“认可了苦难的命运和不幸的角色,却不是看轻生命自身的残酷和伤痛,而是把生命的残酷和伤痛从自我中剥离出来,去融入到一个更大也更恢弘的所在之中,‘以最真实的人生境界和最深入的内心痛苦为基础,将一己的生命放在天地宇宙之间而不觉其小,反而因背景的恢弘和深邃更显生命之大’。他的不幸,他的对这命运的承受也只能是自己来完成。”作者回忆母亲,感悟到母亲的苦难和伟大。在文中流露的是浓浓的情和深刻的哲理:珍爱生命,珍爱健康;要顽强地开辟一条走向自己幸福的路;感谢母爱
2、等等。史铁生用他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自己炽热的情感为生活中的弱势群体提供了一条自救之路。 史铁生的所有作品,包括散文、小说,均贯穿着“对生命的解读”的主题,尤以《我与地坛》为代表。阅读此文,就是跟随作者去阅读生命,去把握文章对我们情感的冲击,对我们心灵的敲打。 《我与地坛》所讲述的是有关生命本身的问题:人应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这问题的提出首先是由于他自身经历中的残酷事件,即“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一时“被命运击昏了头”,觉得“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加上“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真是“失魂落魄”
3、。这种并非普遍性的灾难事件降临到了个体的头上,使他的命运顿时与自己的过去与他人截然不同,自己家面前的地坛就成了“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他“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在这里,起初他苦闷、绝望,好几年,只是想到死。而对这灾难的承受也只能由他独自来完成,在长期深沉的思索中,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战胜了消极颓废的人生观。史铁生对生命的沉思首先是属于他自己的人生感悟。 地坛成了史铁生逃避他人、逃避现实的一个港湾。地坛和天坛、日坛、月坛等曾经同是清王室祭祀的处所,随着岁月流逝,天坛成为人见人爱的旅游胜地。而地坛却于风吹雨打中颓圮荒
4、凉渐趋于沉寂和落寞,没有人徜徉其间,没有人来写生、摄像、作文——这时“失魂落魄”的史铁生来到了这里,“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地坛成了史铁生精神寄托的家园,他在地坛中从对命运的抱怨进而反思命运,感悟人生、感悟苦难。作者与地坛达到了物我交融同呼共吸的精神默契。在写法上来说,很符合中国传统的用哀景写哀情的写法。史铁生感受到了地坛的寂寥、荒凉、萧瑟、幽深之中的那种醇厚沉重超然博大的历史沧桑感和喧嚣不已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正如史铁生在作品中写道的:“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
5、了门壁上的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这是多么衰颓落寞,这些很适合史铁生的心境,他的不幸与这里的衰颓吻合在一起了。但他并不是因自己不幸地坛不幸就此沉沦,而是从“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的自在坦荡”“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满园子都是草木竟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等话语中看到了生命的永恒律动,他受到了启发,他的曾经焦躁不安无可名状因之变得平和而宁静,他终于意识到要活下去,拯救自己的只能是自己,别人的同情和鼓励都是建立在自己的觉悟和行动上的。正是这种
6、难以言说的包孕着永恒与瞬间、古老与新鲜、沉静与涌动、博大与纤细的双重境界给了作家的心灵以强烈的震动。 在这里史铁生回答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的问题。史铁生在地坛里观察和反省个人的遭遇,渐渐地看清了个体生命中必然的事相:“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 史铁生完成了对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之后,便去看看别人都有什么样的命运和活法。首先写到了他的母亲,“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
7、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作者回忆母亲,感悟到母亲的苦难和伟大。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加倍的,母亲是在苦难的折磨中提前完成了自己的生命。母亲在苦难中默默承受命运的重压,母亲的“活法”就解决了自己该怎么活、该怎么面对苦难、该怎么报答所有爱自己的人,尤其是母亲。 史铁生融会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融会了死生,融会了物我交融,感悟到了包容任何孤独的个体生命在内的更大的生命本相。自己的苦难被生命永恒的欲望所化解,当投入到永恒的生命律动中时,单个的苦难的自我超越就变成了一种必然,这就是史铁生为文和为人的和谐统一。
8、史铁生走进地坛,又走出地坛,走到博大精彩的世界中来,成了一个伟丈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