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心理学 第3单元 幸福的冥想

幸福心理学 第3单元 幸福的冥想

ID:11475122

大小:1.62 MB

页数:120页

时间:2018-07-12

幸福心理学 第3单元 幸福的冥想_第1页
幸福心理学 第3单元 幸福的冥想_第2页
幸福心理学 第3单元 幸福的冥想_第3页
幸福心理学 第3单元 幸福的冥想_第4页
幸福心理学 第3单元 幸福的冥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幸福心理学 第3单元 幸福的冥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幸福的冥想研究表明:大部分人,尤其是健康的人,都有一种采用积极的方式认识自己的偏好,称为积极的幻想。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提高自我评价的幻想。2.对自己的控制力有不切实际的幻想。3.相信未来更美好的幻想。大部分人意识不到自己存在的积极幻想。幻想(憧憬):指与生活愿望相联系的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幸福的冥想是对幸福深奥的思考与想象‥‥‥也是一种积极的幻想,即憧憬。幸福:人活着感到开心,因为个体所作的事都是自己的想做的(喜欢),而不是因为需要才做(满足他人的要求)。有人认为:这是自私的行为,是以自己的幸福,自己的私利为出发点的。哪种观点对?为什么?关于爱自己和爱他人的冥想第二种观点来自道德上

2、的责任感的信念。 理论依据伊曼努尔·康德认为:如果想要自己的行为带道德价值,其行为必须是出自于责任感。在只顾私利的情况下,我们的行为是没有道德价值的。根据康德的观点,如果一个人为自己开心而去帮助别人,那它所作的事是没有道德价值的。还有些哲学或宗教观点认为:自我牺牲是道德价值的来源。根据这种观点。如果不做自我牺牲,持续的以私利为出发点,无视他人的需要,最终只会和他人的利益冲突,将会伤害他人。康德和有些哲学家或宗教观点,对待幸福观的问题上,错在哪里?执着于道德责任感的人,总是在自我牺牲中寻找道德的意义,结果便使快乐和意义对立了。幸福不是牺牲,也不是从现在和未来中选择其一:它既不是纯粹的意义也不是单

3、纯的快乐,既不是只关注自己也不是无保留的为他人奉献。一个不开心的人,就不容易去善待别人,由此带来的则是更多的不开心。实际上,他们把爱自己和爱他人的问题,形尔上学地分割开来了。他们不了解的在爱自己和爱他人的问题上不需要做出选择,二者是共存的。爱自己和爱他人是相辅相成的,越爱他人自己越开心;自己越开心,就越容易其爱他人。当他人理解自己的感受时,就能消除心中爱自己和爱他人的界限。为别人带来幸福,就是帮助自己带来意义和快乐,人不是为他人而活着,爱他人是幸福人生的重大要素。练习善待他人的冥想回忆在日常生活中,你善待他人的一件小事,写出具体的情境,他人的表现,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写出通过这件小事消除爱自己和

4、爱他人界限的切身体验。在现实生活中,对大多数人来说天天做既有意义又快乐的事,是不可能的。每个人都会经历幸福的饥荒。面对这种情况,不少人,为实现未来的目标,会暂时地放弃快乐。怎样帮助人们快乐地度过那些暂时的乏味工作呢?关于幸福经历激励作用的冥想一个幸福的经历,可以对那些暂时乏味的工作起激励作用。具有快乐和有意义的行为,就像暗室里的一只蜡烛就可点亮整个房间。一个幸福的经历,对许多乏味的生活事件会起到激励作用幸福的经历,怎样起激励作用? 从小事做起做件容易做的既快乐又有意义的小事,可以给人激励作用,帮助其完成一些暂时放弃快乐的事情,会起到连锁效应。这样,人们为了期盼这件既快乐又有意义小事的到来,就

5、可帮助他快乐地完成那些乏味的事情。尝试改变如果形成了忙碌奔波型或享乐型的习惯,要想摆脱是十分困难的。这时应该运用幸福经历的激励的方法。也要从小事着手,尝试改变,假若做一件事并不能引起当事人的快乐,再改成另一件事,直到有成效为止。只要启动了这件快乐又有意义的小事,有了幸福的经历,就可使生活变得更好。积极休息蒙台索利(MariaMontressori)说:“完成一项令人愉悦的任务才是最好的休息。”多数人到晚上或节假日,无所事事。不是玩电脑,看电视,便是睡觉。常常借口“我太累了”,才这样做。用幸福的经历,可以改变这种情况。它既能使人在积极的休息中获得幸福,又可恢复旺盛的精力。增强幸福感的冥想试列一张

6、幸福的经历激励作用的清单,看它对增进你的幸福感是否起作用。练习事件表现设想幸福经历事件、增进幸福感的情况为未来目标,暂时放弃快乐的事影响幸福的不良因素无所事事的休闲日人做事总有如意或不如意的时候,如意时自然快乐,不如意时难免会悲伤。但这种情绪的的波动不会维持很久,过后仍会回到原来的安定状态。有人把这种情绪的波动,称为幸福的高度,它有高潮和低潮。而内心长久的幸福体验则称为幸福的深度,它比较稳定。幸福的高度是否一定会有波动?幸福的深度能否改变?关于幸福高度和深度的冥想这种观点对吗?马克斯维尔·马尔茨(MaxwellMaltz)认为:多数人能自身控制幸福的程度,一方面能调节幸福的高度,积极的情绪或消

7、极的情绪都会加以调控,情绪的波动不会维持太久。另一方面,通过自身的调节幸福的深度亦不会改变,一般却能维持稳定的状态。应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马尔茨提出的看法,对多数人可能会这样,但不能代表所有人。也有的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的人在经历特殊事件(积极或消极的)后,一定能恢复到原来的幸福水平。幸福感难以改变的结论是不科学的。幸福是不限的,追求幸福也是无止境的,在追求快乐和有意义的工作与学习时,所体验的幸福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