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史(摘要)

西方美学史(摘要)

ID:11474405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2

西方美学史(摘要)_第1页
西方美学史(摘要)_第2页
西方美学史(摘要)_第3页
西方美学史(摘要)_第4页
西方美学史(摘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方美学史(摘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西方美学史第一部分古希腊罗马哲学第一章西方美学的缘起西方美学的直接源头是在古希腊。.观点1:美学思想最早包含在艺术之中。(塔塔凯维奇)观点2:人类的审美意识产生于原始宗教向哲学的过渡阶段。(鲍桑奎)观点3:哲学孕育了美学。(吉尔伯特和库恩)观点4:美学问题只能出现于哲学问题之后。(克罗齐)(作者赞同) 第二章前苏格拉底美学一毕达哥拉斯学派1和谐(harmony)是宇宙的本质特征。神秘的和谐现象是由比例、尺度和数造成的,而和谐本身则是以各个组成部分的数学关系为基础的。和谐是一种宇宙内在的规律和本质,音乐通过声音与音调表现了这种和

2、谐,而哲学(数学被包括在哲学之中)则是对事物之间和谐关系的思索,美因此成为宇宙和人的最终目的。2音乐可以净化(cathartic)灵魂。从表面上来看,他们以音乐和哲学为修养手段,用音乐来净化人的灵魂,似乎与奥尔弗斯教派的酗酒、癫狂的神秘体验不同,但是,实质上,平静的哲学与和谐的音乐亦可产生精神上的迷狂感。在这种迷狂中,灵魂亦能够摆脱肉体,进入神秘境界。————这种思想也是希腊非理性精神的一个来源。3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的和谐的构成。最聪明的事物是数,最有力量的事物是知识,最美好的事物是幸福,最优美的事物是和谐。与数相关的和谐原

3、则是西方从古希腊到19世纪全部古典艺术的理想。 二赫拉克利特1和谐产生于对立和斗争。“看不见的和谐(hiddenharmony)比看得见的和谐更好。”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实质上是对于自然中一种和谐的模仿,因而艺术家应该具有一种对自然界内在和谐的把握和认识。72美具有相对性。美学家们总是不断的讨论美的概念与具体的美的事物之间的关系问题,这里面实质上就是美的永恒性与相对性的问题,也就是哲学上的概念的相对性与真理的具体性问题。 三德谟克利特1模仿说。艺术是模仿的观点,是古希腊人们的普遍看法。德认为艺术起源于模仿,同时也指出了艺术的模

4、仿性质,提出了一种艺术本体论的看法(包括艺术的创作论)。2灵感论。不仅是诗人,关于审美的所有活动都应与天才有关,因为“只有天赋很好的人能够认识并热心追求美的事物”。3美与艺术。他认为美是与尺度相关的。艺术是能够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快乐的。强调道德内涵和推崇理性贯穿在德一贯的思想中。反对浮华和奢侈,甚至认为“装饰简朴也是美”。德的美学很多都是关于当时流行艺术的具体的思想。 四智者学派1修辞学与美学。智者学派对于美学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把技术(technique)的概念上升到美学的层面。他们把修辞术发展成为一门科学——修辞学,把修辞当作

5、一门艺术,修辞学因而也具有了美学的某些特征。2美与适合。他们普遍认为艺术的作用主要就是让人们愉悦,没有必要表现真理,与真理无关。他们把美的事物看作是能够很好使用的事物。美就是适合(fit)。也有人认为快乐的东西与有益的东西常常是对立的。3美的相对性。不承认有绝对的、永恒的美的存在。在创作作品时,自然就是最高的美,艺术(主要指技艺)则次之。其思想渊源是“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念。 五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非常接近)1美与适合。美就是适合。2模仿看不见的事物。要求艺术表现精神美的观点,与他对善、美的和知识的追求和信仰当然是一致的,具

6、有广泛的启蒙意义和理性主义特征。 第三章柏拉图美学(西方美学史的开端)7一、             美的本体论——“相”的理论。柏拉图把现实的美的事物与真正的美的区别开来,认为最高的“美”也是一种“相”。美的事物之所以为美,是由于美本身给予它以美:“这美本身把它的特质传给一件东西,才使那东西成其为美。”一切美的事物的美,是因为它“分有”了“美本身”——美的“相”。(《大希庇阿斯》篇)二、             美与爱、善以及生活本身的关系。善不仅是一种最高的“相”,而且还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相”,因为所有其他的事物只是由于跟

7、善相关,才变得有用和有益。追求美,是能够接近善本身的。美的观念不仅仅与审美和艺术相关,更主要的是一种人的生活方式和理想,是一种哲学的最高境界之一。三、             艺术的功能问题。反艺术的主张:1从知识的角度说,艺术是对感性事物的模仿,是“影子的影子”,与“真理隔着三层”。2从政治和伦理方面说,艺术对人性会产生很坏的负面影响。四、灵感与迷狂——艺术创作论《伊安》把灵感比喻成磁石。诗神把灵感传给诗人,通过诗人,再去感染诗歌的听众。在《斐德若》把这种灵感说成是“迷狂。”民间的迷狂术,巫术,诗神附体的迷狂,“灵魂回忆说”

8、 第四章亚里士多德美学一、             模仿的意义:诗比历史更具有哲学意味。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但是,艺术不仅反映现实世界的个别表面现象,而且还要按照“可然律和必然律”来描绘事物,揭示各种事物内在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达到真理的高度。这种观点第一次从历史真理的角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