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反哺高校德育指导思想的转变

文化反哺高校德育指导思想的转变

ID:11471014

大小:29.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2

文化反哺高校德育指导思想的转变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文化反哺高校德育指导思想的转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文化反哺高校德育指导思想的转变一、当前高校德育工作观念的现状  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反映,具有适时性的特点,德育观念也不例外。德育的根本目的是启发人的良知,陶冶人的性情,发掘人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指出:“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文化反哺”现象已经告诉我们:传统的高校德育旧观念已不符合当前德育的要求和大学生的特点,严重影响了德育效果。第一,旧观念强调德育的任务就是要管住学生。目前大学生思想活跃,富于创新,原有的德育旧观念已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使德育范围缩小了,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极为不

2、利。在原有德育旧观念的影响之下,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德育新目标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德育的目的不是要管住学生,不是培养书生,而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使学生适应现代化科技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急速变迁。第二,旧观念认为“好学生=高分+听话”,只有读正规学校、进国营单位才能成才。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需要更富于创新的人才,在原有旧观念的束缚下,高校培养出的“产品”往往是千篇一律的标准品,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第三,旧观念认为“师道尊严”、“师命不可违”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5★精

3、品文档★文化反哺高校德育指导思想的转变一、当前高校德育工作观念的现状  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反映,具有适时性的特点,德育观念也不例外。德育的根本目的是启发人的良知,陶冶人的性情,发掘人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指出:“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文化反哺”现象已经告诉我们:传统的高校德育旧观念已不符合当前德育的要求和大学生的特点,严重影响了德育效果。第一,旧观念强调德育的任务就是要管住学生。目前大学生思想活跃,富于创新,原有的德育旧观念已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使德育范围缩小了,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极为不利。

4、在原有德育旧观念的影响之下,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德育新目标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德育的目的不是要管住学生,不是培养书生,而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使学生适应现代化科技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急速变迁。第二,旧观念认为“好学生=高分+听话”,只有读正规学校、进国营单位才能成才。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需要更富于创新的人才,在原有旧观念的束缚下,高校培养出的“产品”往往是千篇一律的标准品,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第三,旧观念认为“师道尊严”、“师命不可违”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5★精品文

5、档★。当今大学生思想活跃,逆反心理强,向师性减弱。原有的“以师为中心”的旧观念无形当中为师生之间树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建立了一道屏障,严重阻碍了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第四,旧观念企图将各种腐朽思想行为用堵、禁的办法据之校外。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用堵、禁的办法“净化”环境是不可能的,效果甚微。如果只是一味的禁止,不但不利于学生抗污染能力的增强,相反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更促进了腐朽思想的蔓延。  二、”文化反哺”背景下高校德育指导思想的转变  1.转变滞后的德育旧观念  当前,“文化反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年长一代不仅不应该排斥年轻一代的文化反哺,反而应该更主动的应对反哺,抓住文

6、化反哺带来的机遇,迎接文化反哺带来的挑战。高校德育应利用文化反哺这一契机,转变原有德育旧观念。在高校德育过程中,德育工作者应高瞻远瞩,与时俱进,时刻树立“弟子不必不如师”的理念,善于反省与反思,放下尊贵,认真考虑自己的地位,不要处处凌驾于学生之上,只有更好地跟上时代的发展,推陈出新,尊重学生,密切师生关系,才能增进德育实效性。增进德育实效性,转变滞后的德育旧观念是做好德育工作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文化反哺”为德育旧观念的转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开阔了德育的视野,从而使德育实效性的增强成为可能。  2.树立人文关怀的德育新理念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

7、家原创5/5★精品文档★  在“文化反哺”背景下,德育要更加关注学生、尊重学生,改变原有的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树立人文关怀的德育新理念。树立人文关怀的德育新理念就是要坚持以生为本,积极探索新时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德育新理念,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引导大学生养成独立个性、健全人格,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养,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提升。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精辟地指出,“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仅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