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450938
大小:44.33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8-07-12
《关于培养中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实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培养中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实证研究一、研究问题的提出随着二十一世纪的来临,我们已进入到信息化、数字化、学习化的时代,合作与交流是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如何培养出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目前,我国的数学课堂教学仍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讲授法在传授知识和发展技能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能力。我国学生的基本功扎实,被世人称道,但这仅仅是数学教育的第一步。正如澳大利亚的教授所分析的“学生技能训练的成功仅仅是第一步,第二步应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他也指出,西方国家在没有走好第一步的情况下走了第二步,结果出了问题。因此
2、,我们在巩固第一步成功的同时,要注意走好第二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创造性。38/38数学交流的提出,正是对数学和数学教育的功能进行反思的结果。数学交流为数学教育提供了一条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有效途径。我国数学教育理论界已开始逐步认识数学交流的重要价值。因此,我国在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2002年《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提高学生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以及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虽然
3、,数学交流在我国数学教育理论界引起了一定的注意,但在数学教育实践中,还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从课堂教学来看,目前教学仍以讲授法为主,“满堂灌”现象普遍存在,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为了加快教学进度,教师减少提问,学生很少有讨论发言的机会;从学生本身看,他们缺乏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愿望,课后以个人学习为主,复习考试以个人准备为主,很少与人讨论;从教科书方面来看,尽管它是为学生编写的,但仍偏重知识的逻辑展开,在考虑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方面做得是不够的;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依然更多地关注测验和考试的分数,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应该看到,我国数学教育界普
4、遍存在着对数学交流重视不够的状况,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数学教育应该要重视数学交流活动,重视培养学生进行数学交流的能力。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对培养中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及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作一些实验研究。二、培养中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1、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形成38/38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由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过程。在数学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应当是建构活动的中心,认知活动的主体。数学交流是学生以
5、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的方式,建构对数学知识、思想、观念的理解和表达,所以,数学交流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建构的具体过程,对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数学交流能帮助学生达成对事物的深刻理解。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认知方式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因此,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也不同,不存在对事物唯一标准的理解。通过数学交流,可以使学生集思广益,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对问题的全方位的理解,使知识结构更加系统,从而逐渐内化为良好的认知结构。其次,数学交流提供了把内部思维转化为外部语言的途径,既保持数学思维的简洁、快速,又克服数学思维中
6、存在的过程和结果的模糊性。外部语言的表达过程,事实上就是对思维活动的加工、整理、澄清和巩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促进了数学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使其形成良好的新的认知结构。2、数学交流有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38/38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中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就中学生整体而言,他们的思维活动在性质上是属于再现性思维。教师讲什么,他就被动地听什么,记什么,或者在解决问题时只会运用一般的、通常的方法来分析思考。这就是说,他们学习过程的思维在总体上是再现着前人或成人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
7、。这种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未有的,而对前人或成人来讲则是已知的、已有的,因而在严格的意义上它不具有新颖性和社会价值,不属于创造性思维。尽管学生在学习时期的思维在总体上属于再现性的思维,但我们决不可忽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育。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能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突出的特征是独创性。这种独创性特征表现为:一是思维的独立性,二是思维的发散性,三是思维结果的新颖性。数学学习上的创新性主要指学生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或“独创性”的运用,其实质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的创新性思维品质。学生
8、形成创新性思维品质通常都有一定的思维基础与思维情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