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420650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178-01 在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多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和题海战术的训练,忽视教学方法的改进,从而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提高。令人高兴的是,这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投入改革实践。在此,我就这一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索。 1.立足教材,抓住基础 教材是基础知识的载体,课堂教学的依据,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立足教材,抓住基础,让学生充分学习。基础知识的背景和作用往往难以理解,课堂教学
2、中要用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选用形象与描述性的语言直观与抽象、正例与反例、讲与练等互换位置的形式多加学习。例如教学平面时,从形象到描述,先让学生思考桌面、黑板是什么面,再让学生想象一块块平面的四周无限延伸又得到什么平面,从而说明平面的无限延伸性。然后从描述到形象,让学生举例说明一个平面象什么,如块地板砖,四周无限延伸是一个平面,便达到目的,还可让学生判断"平静的河面是平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怎样说才正确?这是正例与反例的学习。多形式学习基础知识,可以加深理解,形成真知。 2.课堂互动,探索创新
3、 活泼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如果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活动,就会使学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一节课上我先让大家一起背上节学习的定义或公式,让大家在背声中激发学习的兴趣,然后顺着兴趣提出问题,先让学生集体回答,再对个别学生提问,让其回答,进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我在教学中采用教师引导,师生互动动手画图,动脑思考的方式进行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在教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过程,并要求学生和老师一起画(列表、描点、连线),学生独立的动手画y=6x的图象,观察出y=6x的
4、图象是两支曲线,定义出"双曲线"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归纳画图的步骤是(1)列表(2)描点(3)连线。教师提问(1)反比例函数图象应注意哪些问题?(2)如果在列表时所选取的数值不同,那么图象的形状是否相同?(3)连线时能否连成折线?为什么必须用"光滑"曲线连接各点?(4)曲线的发展趋势如何?学生在动手画图,从图象中直观的观察、分析问题、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踊跃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达到了一个最佳的学习状态。 教学中,老师要及时搭建平台,调控学习任务的转移,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积极创新。如在复习三
5、角形知识时,可以设问:"覆盖三角形的最小圆是什么?"学生回答:"三角形的外接圆"。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探索:"是否对所有的三角形都如此?"然后分类探究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提出问题以达思变、辟径、求源的目的,学生也可从中得出结论:"以钝角三角形最大边为直径的圆才是覆盖这个钝角三角形最小的圆。"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严谨思维,还挖掘了他们的探究潜能。 3.做好提问,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设计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习惯。著名数
6、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高质量的提问,使学生不断产生'是什么''为什么'的定向反射。"高质量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长时间地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而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探索的习惯。例如:在讲解从分数到分工时,可以这样进行:(1)要求学生说出分数的定义,从本节开头的思考题开始,让学生观察哪些是分数、哪些不是分数。(2)然后对不是分数的葵式子进行研究,尽管它们的形式都是A/B的形式,让学生回答不是分数式子的分母是什么?是字母,不是数字。从而找出分式与分数的不同。(3)老师引导学生先说出分数的定义
7、,然后利用分数的定义类比得出分式的定义。(4)老师提出:"分式中的分母应满足什么条件?",让学生通过类比、讨论、交流把分数中的分母不为0的思想来理解分式中的分母不为0的问题,从中掌握求解分式有意义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和研究进行小结,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大胆参与,勇于发表意见,体现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增强信心,激发兴趣,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4.运用多媒体降低难度,化抽象为具体 多媒体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如:"相交线"这一课,在初次教学这一课时,我讲了"邻补角和对顶角"
8、的概念之后,提问学生,学生回答情况甚差。后来,我在教学中运用了相关的课件,学生对"反向延长线"有了明确的理解,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有了准确的掌握。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数学理性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老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学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式 老师可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进行有效地分组,能力强的和能力差的互相搭配,小组中的所有成员为完成某一学习任务积极献计献策,大大增强学生之间的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