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α还原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5α还原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ID:11399446

大小:3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1

5α还原酶抑制剂研究进展_第1页
5α还原酶抑制剂研究进展_第2页
5α还原酶抑制剂研究进展_第3页
5α还原酶抑制剂研究进展_第4页
5α还原酶抑制剂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5α还原酶抑制剂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5α还原酶抑制剂研究进展(上)[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非那雄胺,依立雄胺,度他雄胺健康网讯: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致病因素包括激素、生长因子及基底上皮信号转导等,特别是衰老和雄性激素偏高。    α受体阻断剂于20年前始用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治疗。病理学研究又促生了一类新的药物—5α还原酶抑制剂。1992年首个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finasteride)进入临床。由于专利原因,该药独霸市场十多年。2003年,又一5α还原酶抑制剂度他雄胺(dutasteride)面市。5α还原酶抑制剂的作用是减少前列腺内雄激素的产生,缩小前列腺体积

2、,逆转疾病进展,改善症状,并可以减少手术机会,减少急性尿潴留,减少良性前列腺增生相关血尿的发生。时至今日,以5α还原酶抑制剂为主的药物治疗已经替代前列腺经尿道切除术,成为多数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治疗首选。尽管许多病例存在明确的手术指征,但过去10年间美国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病例数下降了60%。    新近临床研究资料对5α还原酶抑制剂与α受体阻断剂联合应用又有了新的看法,临床研究也显示5α还原酶抑制剂有望用于前列腺癌的预防治疗。本文对近年来5α还原酶抑制剂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5α还原酶同工酶及其分布    5α还原酶可以使睾酮转化成活性更强的二氢睾酮。虽然血

3、清中睾酮浓度超过二氢睾酮浓度的10倍,但是在前列腺内90%的肇酮被转化成二氢睾酮。研究表明,5α还原酶有两种亚型,每一型都有单独基因编码。Ⅰ型酶主要分布在人肝脏、皮肤、皮脂腺、睾丸和大多数毛囊中;Ⅱ型酶在男性胎儿发育中起主要作用,在包皮、胡须、头发毛囊和前列腺中虽然也有Ⅰ型酶存在,但Ⅱ型酶占优势。Ⅱ型5α还原酶主要在前列腺组织的基质细胞、基底上皮细胞中表达,经过5α还原酶抑制剂的长期作用,其表达可以下调,但不能完全消失。    对个体基因表型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这两种亚型酶的功能。Ⅱ型5α还原酶基因缺失的男子具有两性生殖器,其面部毛发和体毛减少,前列腺功能退化,而且,

4、这些男子不会发生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虽然外周Ⅰ型5α还原酶的作用可以使血清中二氢睾酮的浓度接近正常水平,但是在发育期似乎代偿功能有限,导致前列腺内二氢睾酮的缺乏。临床尚未发现Ⅰ型5α还原酶缺乏综合征。    5α还原酶抑制剂    药理作用    非那雄胺为4-氮杂甾体,可以竞争性抑制Ⅱ型5α还原酶,对Ⅰ型酶作用微弱。可以使血清二氢睾酮的浓度降低65%~70%,使前列腺中二氢睾酮浓度降低85%~90%。然而,前列腺内睾酮水平却相应升高。由于不影响血清中睾酮水平,诸如性欲降低、生育力降低、性功能降低等不良反应则较少见。经非那雄胺治疗后,前列腺上皮细胞的凋亡和萎

5、缩会使前列腺缩小,但对基质细胞影响不大。临床治疗6个月后疗效趋于稳定,但上皮细胞的萎缩可以持续30个月。即使在非那雄胺治疗期间,前列腺仍然受到血清中和前列腺内由Ⅰ型5α还原酶转化的二氢睾酮的刺激,前者占30%,后者占10%。而且,前列腺内睾酮仍然处于生理水平。度他雄胺和依立雄胺(epristeride)等新药,可以拮抗这些由残余酶生成的二氢睾酮的刺激作用。    度他雄胺属于6-氮杂甾体,系由昌体结构改造得到的一类新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具有抑制Ⅰ型酶和Ⅱ型酶的双重作用。其抑制Ⅰ型5α还原酶的作用是非那雄胺的60倍,对Ⅱ型酶的作用也很强。一项Ⅱ期临床随机研究,共纳入3

6、99例男性患者,比较了不同剂量(0.01、0.05、0.5、2.5、5mg)度他雄胺与5mg非那雄胺以及安慰剂一日1次治疗24周对二氢睾酮的抑制作用。所有患者年龄均超过50岁,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平均前列腺体积为41.9~47.3mL。结果显示,度他雄胺5mg治疗组血清二氢睾酮水平下降了(98.4±1.2)%,0.5mg治疗组下降了(94.7±3.3)%,0.01mg治疗组仅下降了(7.5±26.6)%。而5mg非那雄胺治疗组下降了(70.8±18.3)%,安慰剂组下降了(1.6±22.8)%。与非那雄胺相比,度他雄胺作用更强,效果稳定,血清二氢睾酮水平显示出可

7、近乎完全的抑制作用。    依立雄胺为强效非竞争性Ⅱ型5α还原酶抑制剂,对Ⅰ型酶作用弱。其可与酶不可逆地结合形成无活性的复合物,不会像非那雄胺那样引起前列腺内睾酮水平的升高。但降低前列腺内二氢睾酮水平的作用,则不及非那雄胺。    同时具有α1受体拮抗、5α还原酶抑制作用的非甾体结构化合物的研究刚刚起步,尽管其目前尚处于动物试验阶段,但已成为研究方向之一。    临床研究    非那雄胺    非那雄胺上市已有10多年,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经过了长期的临床验证。一项名为“Proscar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PLESS)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观察了3040例患者接

8、受非那雄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