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医脾阴理论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脾阴理论初探2007年3月第27卷第3期河南中医HENA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March2007V01.27No.3中》医》脾》阴》理》论》初i探井贵平.郑立升.薛金发(1.福建中医学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福建福州350003;2.福州市中医院,福建福州350003)摘要:脾阴是脾阳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二者相辅相承,共同完成脾主运化,升清,统血的生理功能.有关脾lYl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运化,濡养,成形及制约阳热等方面,甘淡实脾为脾lYl虚的治疗法则.关键词:脾lYl;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脾lY
2、l虚证;甘淡实脾中图分类号:R22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028(2007)03—0017—03"阴阳者,一分为二也","人身有形,不离阴阳",脾脏也不例外.生理上有脾阴,脾阳之分,病理上亦有脾阴虚,脾阳虚之别.历代医家着书作论,涉及脾阳颇多,而脾阴则论及相对较少.因此,进一步探讨脾阴理论,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1历史渊源脾阴之说,可追朔到《内经》,《难经》.最早见于《素问?生气通天论》,日:"脾气不濡,胃气乃厚."这里的脾气实指脾之阴(血)气,脾气不得濡润,以致胃气过燥而强厚的意思.《难经?二十二难》云
3、"血主濡之",濡者,滋养,濡润的意思,泛指阴血的功能.《灵枢?本神篇》说"脾藏营",《四言举要》释日:"营者营血",可知脾藏营血(阴).《灵枢?营卫生会篇》日:"营出于中焦",说明了脾阴是由中焦水谷之精微所化生.汉代张仲景从临床证治的角度对脾阴理论做了重要的发展,《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方中主药薯蓣即山药,是补益脾阴之要药.近代医学家张锡纯说"重用山药,以滋脾之阴."金元时期,李东垣虽深入阐述了脾胃学说,但详于脾阳而略于脾阴.元-朱丹溪云"脾土之阴受伤,转输之官失职."表明了脾阴在脾土
4、中的重要生理作用.时至现代,四川省乐山市中医院汤一新老师对脾阴理论有突出贡献,其所着的《中医脾阴学说研究》是一部探讨脾阴理论的专着,对脾阴的概念及古代,近代对于脾阴虚的临床证治等方面进行深刻阐述,为发展脾阴理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生理功能脾阴是脾阳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与脾阳相辅相成,共同完成脾主运化,升清,统血的生理功能.有关脾阴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运化,濡养,成形及制约阳热等方面.收稿日期:2006—11—29作者简介:井贵平(1981一),男,甘肃镇原人,医学学士,在读硕士研究生.2.1协助运化肾气是由肾阳蒸化肾阴所产生.同理,
5、脾气亦由脾阳蒸化脾阴产生.脾气实质包涵了脾阴,脾阳两方面的功能.在脾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的过程中,脾阴同样参与了把水谷精微,津液转运至全身,使机体得到营养这一生理活动.2.2濡养功能脾为后天之本,脾阳推动水谷的运化,精微升散,脾阴则使到达全身的水谷精微充分发挥濡养作用.《素问?平人气象论》日:"脏真濡于脾",脾阴在濡养自身的同时亦对其他脏腑组织发挥濡养作用.2.3成形化血"阳化气,阴成形."脾居中焦,乃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中焦受气取汁,变而化赤是谓血."张山雷说:"此身血液,皆恃脾之输化精微,而血乃成."故津液和血的形成,
6、是在脾阴的促进下进行的.2.4制约阳热中医阴阳学说认为,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阴阳双方相互对立,制约,达到动态平衡状态,使人体生命活动健康有序.具体到脾脏来说,脾阴脾阳在相互为用,协调运动的同时,彼此间亦相互制约.《血证论》:"若脾阴虚,脉数身热,咽痛声哑……."《景岳全书》:"凡劳热脾而发热者,以脾阴不足,故易于伤,伤则热生于肌肉之分,亦阴虚也."脾阴虚不能制约脾阳,虚热内生.3病理变化"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脾脏病变常虚多于实,脾阴作为脾脏功能之一,亦有此特点,主要表现为脾阴虚证.3.1病因脾为阴中之至阴,主灌溉四旁,为气血津液之源
7、.故凡能引起人体阴液变化的因素均可或多或少影响到脾阴.常见有饮食失调,劳倦过度,外邪侵袭,他病影响及妄投医药等.3.1.1饮食失调过食肥甘厚味,辛辣炙熄,积热灼津,耗伤阴液,脾阴受损.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日:"阴之所在,?17?2007年3月第27卷第3期河南中医HENANTRADIT10NALCHIN=ESEMEDICINEMarch2007VO1.27No.3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饮食不节,食滞化火伤阴,即《张氏医通》:"醉饱则火起于脾".3.1.2劳倦过度"劳倦伤脾,乃脾之阴分受伤者多."诸虚劳损,皆可化生虚火,耗
8、伤阴精,阴伤则虚火更甚,消烁脾阴.3.1.3外邪侵袭外感暑邪,湿热,燥邪,伤及脾脏之阴,或热灼伤胃阴累及于脾.《医学求是》云:"阳盛者,必人阳明之腑,胃腑燥热,阳亢已极,脾阴渐亡".3.1.4他病影响久痢,久泻伤及阴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