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167424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中医基础理论辅导:脾的病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基础理论辅导:脾的病机 脾的病机,即是脾的阴阳、气血失调病理状态。脾是脏腑中运化转输水谷精微的一个脏器组织,由脾脏及其经脉所组成。其经脉络胃,与胃构成表里关系;其他如肌肉(脾主身之肌肉)、唇(脾其华在唇四白)、口腔(脾开窍于口)、眼之胞睑等,均与脾有密切联系。 脾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脾阳脾气能运化水谷精微及水湿,并能助胃之腐熟;脾气主升清,并能统摄血液之运行;脾阳脾气尚能温养肌肉四肢。脾阴则能滋养本脏,同时助脾阳脾气以发挥作用。脾的病机,主要反映为运化功能的失常或障碍,因而水谷精微和水湿失于转输和气化
2、;升清功能失常,因而气机升降功能紊乱,以及统摄血液功能失权等。主要表现为脾的阳气失调及脾阴失调两方面。脾阳、脾气的失调 脾的阳气失调,主要为脾阳脾气虚损,因而健运失职,气血生化无源,或湿浊内生,甚则损及肾阳,而致脾肾阳虚;或脾之阳气不足,中气下陷,升举无力而致虚陷下脱;或气虚统血无权,而致失血。故脾的阳气失调主要表现在脾气虚损、脾阳虚衰及水湿中阻等方面。兹分述如下: 脾气虚损 脾阳虚损 水湿中阻 脾阳虚损,即脾阳虚。其形成多由脾气虚损发展而来,亦可由于命门火衰,脾失温煦所
3、致。其病理表现是:脾阳虚,温煦健运失职,则寒从中生,可见脘腹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等虚寒病理表现。脾阳虚,则温化水湿无权,水湿内聚,或生痰成饮,或水泛肌腠而成水肿。 脾阳虚损,即脾阳虚。其形成多由脾气虚损发展而来,亦可由于命门火衰,脾失温煦所致。其病理表现是:脾阳虚,温煦健运失职,则寒从中生,可见脘腹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等虚寒病理表现。脾阳虚,则温化水湿无权,水湿内聚,或生痰成饮,或水泛肌腠而成水肿。 水湿中阻,其形成是由于脾的阳气不足,运化无权,水谷不化精微,或津液代谢障碍,因而水湿停滞于内所致
4、。脾虚湿滞,则可形成痰饮,或为水肿。 由于脾阳虚,运化水湿能力下降,则又易于感受外湿,或恣食生冷瓜果,或嗜食酒酪肥甘,水湿内聚,内外合邪,交阻中焦,从而形成虚实夹杂之证。 水湿中阻的病理表现,既可从阴化寒,亦可从阳化热。若素体阳虚阴盛,则湿从寒化,更伤脾阳,湿困脾阳不振,形成湿胜阳微寒湿之证。若素体阳盛,则湿从热化,湿困阳郁,久而酿成湿热之证。若中焦湿热蕴阻,熏蒸肝胆,阻碍肝胆之疏泄,胆热液泄,则常可使胆液不循常道,泛溢熏染肌肤,发为面目俱黄之黄疸病证。脾阴的失调 脾阴失调,即是指脾脏阴液亏虚不足的病
5、理状态。其形成多由于热病津液耗伤未复,或久泻,或失血等所致。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各部分之濡养,皆有赖于脾气散精而输布。若脾气阴两虚,精气不足,故见倦怠乏力。脾为胃行其津液,脾阴津亏乏,津液无以上承咽喉,故口干。脾阴虚,则运化迟钝,胃失脾助,和降失职,其气上逆,则见纳呆食少,或干呕呃逆。脾阴虚,阴不制阳,则可见虚热征象,如口舌干燥、舌红少苔等症。脾病常见症状 脾病的常见症状有:腹满作胀、脘腹痛、食少便溏、黄疸、身重乏力、肢冷,或见脱肛、阴挺(子宫脱垂)及内脏下垂,以及便血、崩漏、紫癜等症。其发生
6、机理分析如下:脾病常见症状发生机理腹满作胀或脘腹痛多因寒湿或湿热困脾,脾气阻滞;或因脾气虚,运化无力,宿食停滞;或因脾阳不振,中焦虚寒,失其温煦,寒凝气滞等所致。脾健运失职,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气机郁滞,故发胀满而痛。食少、便溏多因寒湿或湿热困脾,或脾虚胃弱,饮食物消化吸收障碍,脾不升清,胃纳受碍,故纳呆食少。脾胃纳化失调,水湿内停,致使小肠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并走大肠,则发作便溏,甚则泄泻完谷不化。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湿胜则濡泄。”黄疸为眼白、皮肤黄染。多由于脾运不健,湿浊阻滞,肝胆疏泄受碍,胆
7、热液泄,胆汁不循常道,逆流入血,泛溢于肌肤所致。身重乏力、肢冷多由脾阳脾气不足,或脾为湿困,不能正常运化水湿,因而水湿留滞所致。湿性重浊,易阻滞肌肉四肢,故见肢体沉重。脾能转输水谷精微,以营养肌肉四肢。若脾阳脾气虚损,温煦濡养失职,则可见身疲乏力,肢体不温。脱肛、阴挺及内脏下垂多因脾虚,中气下陷,脏腑升举维系无力或不能升举,则可见脱肛、子宫脱垂,或内脏下垂等症。便血、崩漏、紫癜多因脾气虚,失其统摄之权,则血不循经而外逸。如血溢肠内,则血随粪便而下,谓之“便血”。气虚下陷,冲任不固,则发为崩漏。血溢于肌腠皮下
8、,则发为紫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