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喂频率对循环水养殖系统氨氮浓度的影响

投喂频率对循环水养殖系统氨氮浓度的影响

ID:11396886

大小:29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1

投喂频率对循环水养殖系统氨氮浓度的影响_第1页
投喂频率对循环水养殖系统氨氮浓度的影响_第2页
投喂频率对循环水养殖系统氨氮浓度的影响_第3页
投喂频率对循环水养殖系统氨氮浓度的影响_第4页
投喂频率对循环水养殖系统氨氮浓度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投喂频率对循环水养殖系统氨氮浓度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投喂频率对循环水养殖系统氨氮浓度的影响在精准投喂情况下,养殖动物排泄物是循环水养殖系统(RAS)水体氨氮类有毒有害物质的主要来源。在pH值较高的情况下氨氮(TAN)会大量转化成非离子氨(NH3-N),其较强毒性是诱发鱼病的重要因素。循环水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去除主要依靠生物滤器,其去除功能是通过细菌硝化作用,将氨氮转化为一般不具毒性的硝态氮。  鱼的排泄与摄食相关,养殖水体氨氮浓度与排泄物相关。D.M.Smith认为,在3-6次/d投饵频率时,相同水交换率情况下养殖黑虎虾(blacktigershrimp)56d后池塘水体氨氮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叶乐等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

2、在封闭式环境下养殖49d后,投喂频率3-5次/d的水体氨氮浓度较投喂频率1-2次/d的高(P<0.05)。本研究从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滤器运行性能出发,探索出适宜的投喂频率,以维持水体中氨氮浓度的平稳性、生物滤器去除效率更高,为循环水养殖系统管理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  试验设施  试验养殖水体共220m3,每小时循环1次,每天均匀补充新水量为总量的5%。试验期间水温保持在19-20℃、溶氧10-12mg/L、pH7.0-7.3。养殖水泥池(四方圆角池)6个,每池水体30m3(长5m、宽5m、高1.5m、水深1.2m),平行并联于进水管。循环水养殖系统工艺、养殖池排列和循环水路线

3、如图1。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微滤机(滤网为250目)主要过滤养殖水体中固体颗粒物质。滴滤式生物滤器(长8m、宽5m、高5m,共200m3)主要去除养殖水体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质,里面填充PVC过滤材料(具有片状横突的塑料筐180m3,比表面积为1∶500,总表面积90000m2)。  试验养殖品种为建鲤F7(鲤鱼Cyprinuscarpiohaematopterus),肠道长、消化腔大,根据鲤鱼摄食节律性和耗氧率特点,适宜少量多次投喂。试验鱼种来自成都市外白莲池良种场的繁殖苗种,均重300g,养殖密度40kg/m3,投喂膨化饲料(粗蛋白含量31%)。  试验设计  循环水养殖系统全天运

4、行,1-6号池日投喂量共90kg(约为总鱼体重的1.25%),平均分配到每池。试验采用3个投喂频率,分别为3、6、8次/d,每个池的投喂频率相同,从开始到结束每一种频率维持投喂3d,共9d(表1)。  指标测定  试验期间每天8:45,第3、6、9日10:00、11:00、12:00、13:00、15:00(共24个采样时间点)用有机玻璃采水器采水样1L(与投喂时间重复时在投喂前取样),氨氮去除前采样点为3号养殖池中间位置(水层底部),氨氮去除后采样点为进入鱼池前的进水口。3次测定取平均值。NHdb+-N浓度测定方法为纳氏试剂-分光光度计比色法。  数据统计与分析  试验数据统计

5、与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氨氮浓度平均值、氨氮浓度变异系数、氨氮去除效率平均值及显著性比较采用ANOVA分析(最小显著极差法LSR),氨氮浓度和氨氮去除效率相关性采用Spearman分析,显著性水平规定为P<0.05。试验数据均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Mean±S.D.)。  氨氮去除效率:RNH4+-N=100×[(Ct-Ci)/Ct]。式中:Ct—养殖池NH4+-N质量浓度,mg/L;Ci—进水NH4+-N质量浓度,mg/L。  结果与分析  氨氮浓度变化相关性  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池中水体与进水水体氨氮浓度变化如图2。投喂频率由3次/d增加到6,8次/d期间,在投喂前后

6、共取样测定了24个时间点,随着投喂频率增高,养殖池氨氮浓度产与进水氨氮(氨氮去除前后)浓度产生了相应变化,两者相关性显著(P=0.032<0.05),相关系数为0.75。  氨氮浓度及变异程度  对投喂后的养殖池水体进行了5个时间(10:00、11:00、12:00、13:00、15:00)氨氮浓度测定,3种不同投喂频率氨氮浓度及变化趋势见表2和图3。表中氨氮浓度总体平均值代表每种投喂频率下5个测定值的总体平均水平。3次/d和8次/d投喂频率时浓度基本相同,6次/d稍高,但变化没有显著性;变异系数反应了5个测定值的变异程度,3次/d投喂频率时变异程度最大,随着投喂频率增高变异程度

7、逐渐减弱(表2),各测定时刻氨氮变化波动也逐渐趋于平缓(图3)。  注:同一列肩注相同字母代表两两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氨氮去除效率  ANOVA分析各投喂频率组间差异显著,故进行各组LSR多重比较(表3、表4)。表3的3次测定时间均为8:45,测定次数均为3次;表4的3次测定时间均为10:00、11:00、12:00、13:00、15:00,测定次数均为3次。8:45代表投喂前的测定,10:00等代表投喂后的测定。  投喂前生物滤器氨氮去除效率随着投喂频率增高经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