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人生智慧

中国传统人生智慧

ID:11392086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1

中国传统人生智慧_第1页
中国传统人生智慧_第2页
中国传统人生智慧_第3页
中国传统人生智慧_第4页
中国传统人生智慧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人生智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文化概论 一、绪论(一)文化概念的提出及释义“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周易》 “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文选》“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致,然后加诛。” 文化:“人文”与“化成天下”紧密联系,以文教化。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态: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 简言之,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

2、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既是文化。(二)文化的分类 文化的基本结构类型可分为四个层面的内容:其一为物质文化,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生产生活的器具及其相关的技术;其二为精神文化,包括人们的思想、信念、价值观以及心态等;其三为行为文化,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其四为制度文化,表现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确立的社会规范。 文化的特性:历史性、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阶段性。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其基本特征(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中——天下之中、华——文化繁盛 史前:原始文化  夏商周:青铜文化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秦汉:从一统帝国到文化大一统魏晋南北朝:乱世文化

3、的多元化隋唐:封建盛世文化的辉煌两宋:市井文化的勃兴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的冲突明清:启蒙思想与西学东渐2中国文化三大集团:华夏文化集团、东夷文化集团、苗蛮文化集团。3诸子百家:eg战国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农、杂、纵横、小说eg三教九流:儒、释、道。战国十家中减去小说家。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一总体特征——伦理文化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伦事论事贫家无孝子, 万恶淫为首论事不论心论心终古无完人。积极方面:有利于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强调在道德方面人人平等,对统治者形成道德制约和严格要求。(君权神授,天不重予)鼓励社会成员自觉维护正义保持高风亮节。 消极方面

4、:人身压迫和精神虐杀的理论之源;束缚了民主思想的发展;不利于个人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二中国伦理型文化的基本特点 1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同化融合延续(认同感,归属感)eg非我族类,其心必异。2中国传统文化是大陆型的农业社会文化。(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利无幸至,力不虚掷。可久可大,天长地久,悠久成物。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3中国传统文化是注重人文教化的道德型文化。(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中国古代社会结构模式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社会根基,决定了中国社会政治结构及其意识形态。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国

5、同构,家国一体,形成中国传统文化重伦理、倡道德的特点。家庭生活是中国人的第一重生活。中国文化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神为本,具有超宗教的情感和功能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求善”,受制于政治,以“修齐治平”为人生导向,以道德的自我完善为人生价值的第一取向。中国传统修养理论讲诚心、正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心环节是修身,这是立身立国之道。这一传统塑造了中国人以道德为上、重气节、重人格的民族性格,造就了历史上众多舍生取义、精忠报国的志士仁人。 伦理型文化贯穿融会在中国传统哲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教育思想等各种文化形态中。eg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6、。”,“一切景语皆情语”。 4尊君重民相反相成的政治文化。5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6中国传统文化是追求和谐统一的文化。(书上未讲) 第四章  中国古代哲学的人生智慧 第一节儒家学说 一、在孔子之前就有儒,更多的还是小人儒。 儒家的特征: (1)以孔子为共同的思想宗祖。 (2) 有共同学习和遵循的经典。 (3)提倡礼教、强调人伦、维护宗法制度。 (4) 以仁义为主要道德规范。 (5)主张仁政,提倡圣王之治。6)助君主明教化,提倡经世济民。 二、先秦儒学 (一)孔子 1、贵“仁” “仁”是儒家的核心。所谓“仁”就是“爱人”,“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礼外仁内。“夫仁者,己予立而立

7、人,己欲达而达人。” 2、崇“礼”礼:首先是指社会政治制度,其次才是伦理道德规范。改造周礼:一,补充了周礼eg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二,突出了现实政治的含义,淡化了崇敬鬼神的色彩。  三,把“仁”和“复礼”结合起来。 3、“中庸之道”“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把握好恰当的度,而不是不讲是非的折中主义,反对走两个极端。eg过犹不及。 4、仁、智、勇的统一 5、学、思、知、行的统一 6、天、命、人的认知 (二)孟子 孟子的性善论及仁政 1、性善论:eg人性之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