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382024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1
《同视机原理与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本文摘自《眼科设备原理与应用》(人们卫生出版社,王宁利教授主编,2010)【设备原理】 同视机是检查双眼视觉异常、眼球运动和视觉生理,并进行双眼视觉训练矫正的仪器。同视机的主要结构包括两个镜筒,镜筒可以围绕3个轴做各种方向的旋转运动,镜筒的各方向旋转运动都是围绕眼球的旋转中心进行。镜筒呈90°弯曲,内装一个平面反光镜,与视线 呈45°角,能将画片反射从目镜得以观看。镜筒一端装有物镜,中间有一个+7.0D的球镜,使画片置于球镜的焦点上。受检者经目镜看到的画片好似来自无限远处,其光线是平行的。通过不同旋钮可以使画片做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和旋转运动,检查
2、者可以把镜筒调到各个诊断眼位进行检查,并叫从面板刻度上获得镜筒转动的角度、弧度及二棱镜度数,同视机能检查主观斜视角、客观斜视角、各方向眼位斜视角、有无异常视网膜对应及中央抑制性盲点,以及双眼视觉功能和立体视觉等。【操作方法】 l检查前准备 (1)打开设备开关,并确认指示灯工作;松开锁钮,开放光学管。 (2)测量受检者的瞳孔距离,并通过控制钮设定正确的瞳距。 (3)调节下颁托和前额架的高度和突出度,使受检者的眼睛尽可能贴近目镜。 (4)将以下部位调整至零位置:水平偏离刻度、垂直偏离刻度、扭转偏离刻度和旋转刻度。 2双眼视觉功能榆
3、查 (l)I级视功能——同时视 1)采用同叫知觉画片,嘱受检者双眼同时观察镜简内的画片,感知它们的位置。 2)推动操纵杆,调整水平位置。如所选画片为狮子和笼子,嘱受检者将狮子放进笼子,这时一侧的水平刻度盘指示0°,另一侧刻度盘指示的度数就是受检者两眼重合点的位置。如果是具有同时视的斜视患者这个度数就是主观斜视角的度数。确定狮子和笼子是否真的位于受检者的黄斑上来检查客观斜视角的度数。 3)通过比较客观斜视角和主观斜视角,判断视网膜对应状态,并根据画片重合状态,确定两眼的同时视功能。 (2)Ⅱ级视功能——融合功能 1)在同视机的双
4、臂分别放置一对融合画片,如每张画上有一个房子,一张画片上房门右侧有一棵树,另一张画片上树位于房门左侧。让受检者移动操纵杆如果融合存在,那么两个房子将靠拢然后重合,把两个房子融合为一个完整的图案,两个控制点即两棵树分别位于房门的两侧。记录这时刻度盘上的度数.此为融合点。 2)同时还需要检查融合范围。锁住同视机双臂,使用同视机的双臂做聚散运动。首先检查开散性融合的范围,从重合点开始,使用同视机双臂做开散运动,为保持融合状态,受检者双眼随双臂做开散运动,检查者注意观察受检者眼球的运动方向并了解双眼的知觉状态。随着双臂不断分开,受检者感觉融合画片不断模糊
5、,最终突然分离,变成两个房子,这时受检者双眼突然向相反的方同即内转方向运动,这一点即是开散性融合范围的极限。记录此时刻度盘上的度数。 3)检在集合性融合的范围,把同视机双臂放在重合点上,使其做集合运动,受检者双眼也随着做集合运动,当双眼逐渐集合时,调节点随之变化,所看到的融合画片也逐渐模糊,最后双眼不能继续追随运动,融合被打破,检查者看到受检者双眼迅速外展,这一点即是集合性融合的极限。记录此时刻度盘上的度数。开散和集合极限点之间的范围称为融合范围,一般正常眼的集合力>25°开散力>4°一6° (3)Ⅲ级视功能——立体式:插人一对立体画片,同视
6、机双臂摆在融合点附近,以便形成立体视觉此时受检者能够自然的产生立体视觉,不需提示。检查方法与融合检查相同,所用图片各异,儿童应使用图形为主的画片,成人使用较复杂带有数字的特制画片。 3、斜视度测量仅适用于正常视网膜对应及双眼视力良好者使用小度数同时知觉画片,被检者必须看清图片并正确固视画片中心,令其双眼分别注视并测定正前方以及右、右上、右下、左、左上、左下、正上、正下方各15°方位处的斜视度,检查者交替启灭两镜筒灯光,观察双眼移动方向,调整镜筒位置,直至眼球不出现移动为止。此时刻度盘的度数为视度数。 4视网膜对应检查(1)斜视角测定法:通过主
7、观斜视角和客观斜视角的测定、根据两者的差异来判断视网膜的对应状态、其相差的角度成为差异角。检查不出主观斜视角,说明视网膜对应缺如。 (2)后像法 1)将两张后像画片插入同视机画片盒内,右眼为水平裂隙片,左眼为垂直裂隙片。 2)嘱受检者双眼分别注视裂隙片中央固视点,用强光照明,先右限注视纵灯10秒,再左眼注视横灯8秒,使被检者产生较强的后像,可使用闪光装置使背景明暗交换以维持后像。3)受检者描述纵横影像的位置,根据检查结果判断视刚膜对应状态。【应用范围】 主要用于斜视检查与训练。【应用点评】 同视机是诊断双眼视觉异常、视觉和眼球运动生理及
8、进行双眼视觉训练矫正的仪器,它能检查主观斜视角、客观斜视角、各万向眼位斜视角、有无异常视网膜对应及中央抑制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