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368028
大小:3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1
《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朱子小学余素萍数学在现代社会中已不再单纯是一种实用性的技术或辅助性工具,在各个领域中,它已经成为解决许多重大问题的关键性的思想和方法。社会是一个处处充满数学的社会,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学会用数学去思维,去解决问题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呼唤数学。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指导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一、加强数学实践活动的指导。〈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因此,现行教材都安排了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如在第十二册就新增加了“美丽的校园”、“节约用水”等数学实践活
2、动。活动素材的选择符合学生生活背景,又结合前面所学知识。“美丽的校园”的活动就是通过测量学校的各建筑物,并确定比例尺,画出校园平面图。在组织这个活动前,我根据活动的内容,首先让学生明白活动的要求,接着交代了活动的空间、时间、完成任务后成果的呈现等,并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勇于实践,积极创新,对于所采取的方法,鼓励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同学们在自行测量校园各建筑物的有关长度时,有的采用米尺,有的用卷尺直接测量,有的用绳子测量后,再用尺量绳。有的依据方砖的长宽,用数方砖数再算数据,有的采用竹竿,有的采用步测……画平面图时,根据各自纸张大小与校园实际大小的比,自主确定比例尺。有许多同学都画
3、出了比较精确的校园平面图。通过以上活动,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找出了各自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感受到自主探索与他人合作的意义和成功的乐趣,不但促进了“比例”知识的理解,而且从中体验到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二、重视现实生活的教学分析数学不但源于生活而且服务于生活。在教学时,教师不但要善于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教学活动,而且要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方法、思想去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能从周围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则更能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内驱力,从而更好地学好数学。其实在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中,就蕴涵着多种多样的数学问题,如果善于挖掘揭示,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例如:在教学“平均数问题”后,我结合我校刚开展的“为青海玉树献爱心”活动,组织了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然后根据资料,编写成不同类型的平均数应用题。如:(1)、一(1)班28人共捐款85元,一(2)班31人共捐款93元;一年级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2)、二(1)班22人平均每人捐款4.00元,二(2)班30人平均每人捐款3.80元,二年级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再如:教学轴对称图形知识时,我让学生认真观察树叶,各种建筑物的形状,动物的长相,景物的分布等,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轴对称图形。这样,不但帮助学生了解了“轴对称图形”而且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
5、学的价值,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三、根据生活实际改编例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遵循这一指导思想,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认识水平,适时改造例题、习题的内容或数据”。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及交流等数学活动。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实践过的事情出发,对脱离学生生活体验和缺乏趣味的素材,进行必要的加工或重选。如第十二册第12页例2原题目是:在一间布店的柜台上,有一张写着某种花布的米数和总价的表。数量(米)1
6、234567……总价(元)8.16.24.32.404856……观察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1)表中有哪两种量?(2)总价是怎样随着米数变化的?(3)相对应的总价和米数的比各是多少?比值是多少?对于卖布买布,我校的学生了解甚少。我想每家用电、缴交电费是学生经常计算的问题,因此我把它改编成:某用电收费员家写着一张用电量和总价的表:用电量(度)1234567……总价(元)0.501.001.502.002.503.003.50……通过观察上表后,需要学生回答的问题改用图画的形式出现,这样素材紧贴学生生活实际,呈现方式生动活泼,学生很容易就感悟了“比”“比例”等概念。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7、,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四、联系生活事例,启发理解。有些数学知识对于成人来说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可是对小学生来说,却比较难懂,理解比较困难。对此,我在教学中,紧密结合实际问题,启发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以身边的生活实例为原型,通过想象和联系,加深理解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如教学“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时,以往的学生对减法的性质难于理解。在形式上,明明是连续相减,为什么可以把两个减数先加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