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367126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1
《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问题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问题研究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各类职工大学、普通高校等相继开办了高等职业教育,为企业生产第一线培养了大量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振兴地方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但由于多种原因,高职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现。因此,加强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是摆在我们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研究随着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逐渐深入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迅猛推进,高校毕业生大大增加,在社会整体需求没有明显上扬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愈加严峻,
2、特别是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这一问题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一、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2003年12月19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200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首场招聘会在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全国30余所高职高专的近3万名毕业生接受了广州和珠三角地区近500家企业1500余名代表的挑选。今年广东省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除了高校扩招后首届本科毕业生人数剧增的强大竞争,预计今年全省要安排普通高校毕业生17.7万人,比去年净增5万人。因此,昨日这场在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背景下举行的招聘会真正
3、显示了它的“魅力”。记者发现,形势严峻的求职背景以及火爆的求职场面让前来求职的学子们真正降低了“期望值”,不少求职者更是将眼光投向了服务员、维修工等职位。因此,从总体上看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一)从社会需求来看,缺乏特色的高职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从2003年高等院校招生情况来看,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加上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等教育供求出现了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名牌大学供给严重小于个人需求,考生竞争十分激烈。二是专科教育特别是新高职供给严重大于个人需求。一些高职院校招收不到足够的学生,一些考生即
4、使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也不到学校报到,教育资源在一定意义上被浪费,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二)高职毕业生面临着强大的就业压力。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就业高峰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212万,相比2002年的145万增长了46%,在增加的67万毕业生中,有30万是高职毕业生。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由于毕业生在数量上的迅速增加,使得毕业生的就业从扩招前的买方市场变成当前的卖方市场,其就业形势极为严峻。(三)毕业生普遍希望到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院校等单位工作,希望所去单位效益高,生活条件舒适,趋向于发达地区
5、。而目前最需要人才的是那些边远的西部地区,中小城市,艰苦行业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型企事业单位。这就使得目前高职毕业生找到一份自认为“理想”的工作显得很困难。二、挑战与机遇并存从整体上看,高职毕业生就业整体形势不容乐观,但高职就业市场并没有饱和,其特征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具有娴熟专业和职业技能的技术应用型高职毕业生供不应求,懂外语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备受用人单位青眛。2007年上海大学毕业生就业有一个明显迹象,动手能力强的高职毕业生非常抢手。上海电机高等专科学校2007届毕业生目前的就业率已达到9
6、5%,超过该市高校的平均就业率,与一些名牌大学的就业率相当。该校2005届的机电一体化、电气、机械等专业的毕业生也很“笃定”,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宝钢等名牌企业现在就向他们发出了“邀请函”,提前预定了毕业生。有关资料表明,上海市的高职毕业生就业并没有出现人们想象中的“难嫁”的尴尬局面,截至8月底,该市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已达71%,而到10月底将接近80%。“吃苦耐劳,安心工作,上岗适应能力强”,这是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总体评价。(二)我国的宏观社会经济形势对高职毕业生就业比较有利。一方面,我国经济几年来一直持续
7、稳定快速发展,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都将给毕业生就业带来新的机遇。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各地对人才的需求有增无减。另一方面,随着用人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此外,升学的不断增加,也大大缓解了就业压力。(三)用人单位选才理念日益理智,选择人才的标准逐步趋于合理。从2003年3月召开的杭州市春季人才交流大会的需求信息来看,本科生和大专生的需求各占27.9%和28.3%,招聘单位注明“职称不限”的占92.9%,对职
8、称的要求明显淡化,用人单位的选人观念已从过去的重学历、职称向重专业、业绩、能力方向转变,对学历和职称的要求更贴近实际,更具灵活性。高职生具备大学生的基本素养,又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对于企业来讲,不需要花时间去培训,可直接进入工作状态,这是企业所欢迎的。此外,我国加入WTO后,市场经济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例如在浙江省,随着国外一些大企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