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363415
大小:3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1
《qc小组发展历史和qc小组活动的开展(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P----计划、D----实施(执行)、C----检查(检测检验)、A----处理(处置、总结);特点:循环前进、阶梯上升;大环套小环。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最早由休哈特(WalterA.Shewhart)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dsDeming)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并加以广泛宣传和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中。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1][2]。3.Q
2、C小组创立与发展1962年日本首创QC小组1976年开始举行第一次国际会议。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我国1978年从日本引入TQC的同时引进QC小组北京内燃机总厂试点。1979年8月在北京召开全国第一次QC小组代表大会。1980年9月在北京召开全国第二次QC小组代表大会,会上表彰了命名优秀QC小组70个,全国注册QC小组4万个。1980至1985年推广。1987年8月颁布“QC小组活动管理办法”。1997年6部委颁发“关于推进企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意见”1988年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编写《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指南》在农业出版社出版,以后不断进行了修订。1
3、983我厂开始建立质量管理模式,1984《赶超国内先进水平,提高但包重量合格率》第一个QC成果诞生获得省部级奖励;1991年《提高上缝口卷边率,降低破包损失,让用户满意》获得全国优秀QC小组称号。二、QC小组活动的开展(一)QC小组组建原则1.自愿结合,上下结合⑴自下而上的组建 ⑵自上而下的组建⑶上下结合的组建程序这是介于上面两种之间的一种自下而上的组建程序由同一班组的几个人(或一个人),根据想要选择的课题内容,推举一位组长(或邀请几位同事),共同商定是否组成一个QC小组,给小组取个什么名字,先要选个什么课题,确认组长人选自上而下的组建程序这是中国企业当
4、前较普遍采用的。首先,由企业主管QC小组活动的部门,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提出全企业开展QC小组活动的设想方案,然后与车间(或部门)的领导协商,达成共识后,由车间(或部门)与QC小组活动的主管部门共同确定本单位应建几个QC小组,并提出组长人选,进而与组长一起物色每个QC小组所需的组员,所选的课题内容。这种组建程序较普遍地被"三结合"技术攻关型QC小组所采用。上下结合的组建程序这是介于上面两种之间的一种。它通常是由上级推荐课题范围,经下级讨论认可,上下协商来组建。这主要是涉及组长和组员人选的确定,课题内容的初步选择等问题,其他程序与前两种相同。这样组建小组,可
5、取前两种所长,避其所短,应积极倡导。2.组建QC小组应该注意搞好五个结合一是与企业方针目标管理和中心工作相结合二是与质量升级相结合三是与班组建设相结合四是应与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相结合五是应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相结合(二)QC小组的组建方法1.“现场型”QC小组现场型QC小组以改进现场存在的问题为课题,以生产班组的操作工人为主体组成。它一般选择的活动课题较小,难度不大,小组成员所能及,活动周期较短,较易出成果。2.攻关型QC小组攻关型QC小组通常是由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三结合组成的,以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为目的,课题难度较大,活动周期较长,需投入较多
6、资源,技术经济效果显著。3.管理型QC小组管理型QC小组是由管理人员组成的,以提高业务工作质量和效率,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课题的大小,难度不一,效果差别也较大。4.服务型QC小组服务型QC小组由从事服务工作的职工组成,以推动服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社会效益为目的。一般活动课题不大,活动时间不长,见效较快。其社会效益往往比经济效益明显。对QC小组进行分类,是为了突出小组活动的广泛性、群众性,是为了便于对小组活动进行指导,是为了便于分类发表交流,分类评价选优,以调动各层人员的积极性。5.创新型QC小组创新型Q
7、C小组成员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创新的方法,开发新产品(项目服务)、新工具、新方法,实现预期目标。(三)QC小组的注册登记QC小组的注册登记每年进行一次;而QC小组活动课题的注册登记,则应是每选定一个活动课题,在开展活动前,都要进行一次课题的注册登记。(四)QC小组的活动的开展程序1、选择课题2、现状调查3、设定目标4、分析原因5、确定主要原因6、制定对策7、按对策实施8、检查效果9、制定巩固措施10、总结和下一步打算1、选择课题⑴选题依据:根据企业方针目标和中心工作选题;根据生产、工作现场中的关键或薄弱环节选题;根据拥护需求选题。⑵课题来源:指令性课题;指
8、导性课题;自选课题。⑵选题范围: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降低设备故障延长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