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353525
大小:83.54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8-07-11
《2016高考模拟材料作文安静与喧嚣写作指导及优秀作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2016年高考模拟材料作文安静与喧嚣写作指导及优秀作文篇一:2015年高考模拟材料作文“安静与喧嚣”写作指导及优秀作文2015年高考模拟材料作文“安静与喧嚣”写作指导及优秀作文文章类别:高考作文2015届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作文审题分析及考场优秀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周国平)我想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嚣的,或者说喧嚣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喧嚣这种现象,也不完全是负面的。(莫言)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
2、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题目解读】本次联考作文题与2014年全国高考广东卷作文一样,属材料作文。本题作文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段材料是周国平的话语,意思是,在这喧嚣的社会中,他选择安静的生活方式,安静地写作,安静地思考,不受外界的喧嚣干扰或诱惑,守得住自己的内心。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7/47精品文档第二段是莫言在2014年南国书香节上演讲的观点摘录。意思是,这是一个喧嚣的时代,生于斯,长于斯,谁人都不能避免直面喧嚣。如何看待这个喧嚣的时代,如何应对这个喧嚣的社会,值得每一个人
3、认真思考。材料中的关键词有两个:“安静”和“喧嚣”。如果把“安静”理解为“宁静”“安宁”“平静”,把“喧嚣”理解为“喧闹”“热闹”,不作偏题处理。“内容”层面,可侧重对“安静”和“喧嚣”意义的直接解读;“含意”层面,可以由“安静”和“喧嚣”引申到对现代人生活态度或生存方式的思考。关于“自选角度”,学生可以在“安静”和“喧嚣”两者中任选一个作深入思考,也可以将二者综合起来思考。【评分操作】一、内容上的分等1.题意(1)在材料内容和含意内自选角度的,判“符合题意”,在内容的一、二等打分。(2)在材料范围内的其他内容上自选角度,判“基本符合题意”,
4、在内容的三等打分;如脱离了“安静”和“喧嚣”,或编个故事,而没有对关键词作深入思考,也在三等。(3)仅以材料为由头引申话题,离开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判“基本符合题意”,在内容三等打分。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7/47精品文档(4)完全离开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判“偏离题意”,在内容四等打分。2.中心、内容、感情(1)判“符合题意”的,综合文章的中心、内容、感情,分别归属一等或二等。(2)凡判“基本符合题意”和“偏离题意”的,原则上在该等打分。二、表达上的分等1.根据表达项的细则,在“内容”评等的基础上,可在相
5、应的的等级打分,如,内容评二等(上),表达可在二等内打分。2.在内容等级打分的基础上,原则上不往下跨等级打分。如,内容评二等(中),表达可在二等内或一等(下)打分,但不宜在三等打分。三、发展等级的分等1.原则上随内容或表达的第次考虑给分,如内容二等,表达三等,发展等级一般在二等给分。2.发展等级一般不在内容或表达的下一等给分,如内容二等,表达三等,发展等级一般在二等给分。3.发展等级在内容给分的基础上,一般不跨等给分,如内容三等,发展等级不能在一等上给分。4.内容在四等的,“发展等级”不给分。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6、独家原创47/47精品文档[说明:作文在原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续写或扩写,总分在36分(含)以下。]四、其他1.未拟标题扣2分。出现错别字,1-2个不扣分,3个扣1分,4个扣2分,5个扣3分,6个以上(含6个)扣4分。重复的不计。2.关于字数(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50字扣1分。(2)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3)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5)只写标题的,给1分,不评0分。(6)完全空白的,评0分。附:评卷建议1.不要
7、打保险分,要敢于给有真知灼见、真情实感的作文打高分。2.对文风虚浮而内容空洞的文章尽量控制在40分以下;判定为套作的,不超过30分。3.建议作文平均分控制43.5-44.0,即内容、表达的切入分18-19分,发展等级的切入分6-7分。【考场优秀作文】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7/47精品文档在喧嚣汇总寻求“静”土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三(1)班刘唯周国平渴望过安静的日子,莫言却认为生活本应是喧闹的。而我以为,作为个体应沉静下来,社会则应在喧闹中发展。每个人,只有静下心来才有可能作出一番成就。梅贻琦曾说:“人生不能离
8、群,而自修不能无独。”只有摒弃浮躁的心灵,才能深刻地剖析自己的内心,专注于学术上的思考,从而有所作为。余秋雨在文革期间躲进僻静无人的藏书阁中,苦心经营文化典籍,最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