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各种原因使细胞外液酸碱度的相对稳定性遭到破坏就称为酸碱"> 因各种原因使细胞外液酸碱度的相对稳定性遭到破坏就称为酸碱" />
酸碱物质来源和酸碱平衡调节

酸碱物质来源和酸碱平衡调节

ID:11352810

大小:59.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11

酸碱物质来源和酸碱平衡调节_第1页
酸碱物质来源和酸碱平衡调节_第2页
酸碱物质来源和酸碱平衡调节_第3页
酸碱物质来源和酸碱平衡调节_第4页
酸碱物质来源和酸碱平衡调节_第5页
资源描述:

《酸碱物质来源和酸碱平衡调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type=text/java>因各种原因使细胞外液酸碱度的相对稳定性遭到破坏就称为酸碱平衡紊乱(acid-basedisturbance)。第一节酸碱物质来源和酸碱平衡调节一、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体液中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主要是组织细胞在物质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其中产生最多的是酸性物质,仅小部分为碱性物质。(一)、酸性物质的来源1.挥发酸(volatileacid)碳酸(H2CO3)是体内唯一

2、的挥发酸,是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最多的酸性物质,因其分解产生的CO2可由肺呼出而被称之挥发酸。通过肺进行的CO2呼出量调节也称之酸碱的呼吸性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CO2,在安静状态下,成年人每天产生的CO2约300-400L。机体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CO2,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与水结合生成碳酸。一种方式是:CO2与组织间液和血浆中的水直接结合生成H2CO3,即CO2溶解于水生成H2CO3。该反应过程不需要碳酸酐酶(carbonicanhydrase,CA)参与:CO2+H2OH2CO3H++HCO3-另一种方式是:CO2

3、在红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胃粘膜上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内经碳酸酐酶(CA)的催化与水结合生成H2CO3。其反应过程如下:CO2+H2OH2CO3H++HCO3-2.固定酸(fixedacid)固定酸是体内除碳酸外所有酸性物质的总称,因不能由肺呼出,而只能通过肾脏由尿液排出故又称非挥发酸(unvolatileacid),也称之酸碱的肾性调节。机体产生的固定酸有:含硫氨基酸分解代谢产生的硫酸;含磷有机物(磷蛋白、核苷酸、磷脂等)分解代谢产生的磷酸;糖酵解产生的乳酸;脂肪分解产生的乙酰乙酸、β-羟丁酸等。但是,人体每天生成的固定酸所离解产生的H+与挥

4、发酸相比要少得多。(二)、碱性物质的来源体内通过三大营养物质的分解代谢产生的碱性物质并不多。但人们摄入的蔬菜和水果中含有有机酸盐(如柠檬酸盐、苹果酸盐等),在体内经过生物氧化可生成碱性物质。二、酸碱平衡调节机制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主要是由三大调节体系共同作用来完成的,即血液缓冲系统的缓冲,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和肾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一)、血液缓冲系统的缓冲作用血液缓冲系统包括血浆缓冲系统和红细胞缓冲系统,都是由弱酸和其相对应的弱酸盐所组成。其中弱酸为酸性物质,对进入血液的碱起缓冲作用;弱酸盐为碱性物质,对进入血液的酸起缓冲作用。血浆缓冲系统由碳酸

5、氢盐缓冲对(NaHCO3/H2CO3)、磷酸氢盐缓冲对(Na2HPO4/NaH2PO4)和血浆蛋白缓冲对(NaPr/HPr)组成。红细胞缓冲对则由还原血红蛋白缓冲对(KHb/HHb)、氧合血红蛋白缓冲对(KHbO2/HHbO2)、碳酸氢盐缓冲对(KHCO3/H2CO3)和磷酸氢盐缓冲对(K2HPO4/KH2PO4)等组成。碳酸氢盐缓冲对占血浆缓冲对含量的50%以上,血浆中50%以上的缓冲作用由它完成;当血浆中的酸性物质(如盐酸)过多时,由碳酸氢盐缓冲对中的碳酸氢钠对其缓冲。经过缓冲系统缓冲后,强酸(盐酸)变成了弱酸(碳酸),固定酸变成了挥发酸,

6、挥发酸分解成H2O和CO2,CO2由肺呼出体外。因此,也有人称碳酸氢盐缓冲对为开放性缓冲对。其缓冲目的是使血液酸碱度维持稳定,减小pH变动。(二)、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是通过改变肺泡通气量来改变CO2的排出量,并以此调节体内挥发酸H2CO3的浓度。这种调节受延髓呼吸中枢的控制。呼吸中枢通过整合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传入的刺激信号,以改变呼吸频率和呼吸幅度的方式来改变肺泡通气量。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是非常迅速的,通常在数分钟内就开始发挥作用,并在很短时间内达到高峰。(三)、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过程,实际上

7、就是一个排酸保碱的过程。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近曲小管泌H+、进行H+-Na+交换,对NaHCO3进行重吸收肾小球滤过的NaHCO3约有80%~85%被近曲小管重吸收,主要是由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主动分泌H+,并通过H+-Na+交换实现的。肾小球滤过的NaHCO3在小管液中解离为Na+和HCO3-,其中的Na+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H+进行转运交换,Na+进入细胞后即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的HCO3-一同转运至血液。H+-Na+交换是一个继发性耗能过程,所需的能量是由基侧膜上Na+-K+-ATP酶通过消耗ATP将细胞内Na+的泵出

8、,并多于K+泵入,使细胞内Na+处于一个较低的浓度,这样有利于小管液中Na+与细胞内H+转运交换。由于小管液中的HCO3-不易透过管腔膜,因而很难进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