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产减值视角下盈余管理治理探讨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资产减值视角下盈余管理治理探讨论文..毕业摘要: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已经导致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前景,误导投资者,危害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因此必须加以控制。以现行资产减值准则颁布前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情况为研究对象,对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和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关于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变化对盈余管理影响进行分析,以寻求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治理过度的盈余管理的具体办法。关键词:盈余管理;资产减值准备;实例分析;治理建议1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1.1盈余管理的内涵及动机分析盈余管理
2、是指企业管理层为了给企业和个人谋利益,通过使用会计的和非会计的手段,使企业的账面盈余达到所期望的水平的操作性行为。这些行为既包含合法的操控性行为,又包含非法的或欺诈性的操纵行为。现实中,更多的则是披着“合法”外衣的非法盈余操控,给会计信息质量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秩序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1.2资产减值准备是盈余管理的实现途径之一(1)亏损公司巨额计提减值准备,即“大洗澡”。根据我国目前证券市场的规定,..毕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净利润为负,公司股票就将被暂停上市交易。上市公司为了避免在以后年度的连续亏损,往往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
3、计的模糊性,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将过去积累下的费用和损失予以确认,将未来年度的费用和损失提前确认,一次亏个够,以便以后年度能够“轻装上阵”。(2)扭亏公司减值准备的非正常转回。如果亏损公司想要保住上市资格,就一定要避免出现连续亏损的局面。由于该类公司往往主营业务不景气,很难在短期内依赖主营业务扭亏为盈,只有“临时抱佛脚”,在扭亏年度将过去年度计提的减值准备转回,刻意制造“报表利润”,造成“扭亏为盈”的虚假表象以逃避市场的监管。(3)盈利公司“瘦身式”计提。一些绩优上市公司往往趁生产经营态势较佳、利润大幅增长的年份,大额加速
4、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这样既能集中清算、释放一些历史问题遗留下来的各种潜在风险,又能利用“会计估计”而低估资产形成秘密准备金为以后的会计期间留下足够的“业绩储备”。(4)配股。上市公司要想取得配股资格,就必须达到我国证监会关于净资产收益率方面的要求,即:最近3个完整会计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且任何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均不得低于6%。资产减值准备作为调节利润的“蓄水池”,其重要性就大大凸现出来了。当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达不到6%时,则通过种种理由转回减值准备,而当某些年份净资产收益率超过6%的时候,则计提部分资产减
5、值使账面利润降低,为今后的转回打下基础。2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案例分析(1)现行资产减值准则颁布之前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实例分析。南方证券是我国设立较早、规模较大的证券公司之一,1992年12月21日在深圳特区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2002年,南方证券增资扩股至34.58亿元,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由于投资理念失败、公司管理混乱、经营不当,财务、资金状况持续恶化。2004年1月,中国证监会和和深圳市政府联合颁发公告对南方证券实施行政接管。政府对证券公司行政接管一般是在证券公司亏损巨大,无法摆脱自身
6、财务危机时,为维护市场稳定,保护投资者利益而被迫采取的一种措施。由此可以推断,南方证券发生巨额亏损,陷入了财务危机,账面价值低于其可回收金额,其股东应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从表1可看出,各投资方对南方证券计提的减值准备率各不相同,分别投资南方证券3.96亿元的并列第一大股东的首创股份和上海汽车计提比例分别为15%和100%,一个最低一个最高。为了增强二者的可比性,假设两公司都计提100%的减值准备,结果将非常有趣,上海汽车丰厚的主营业务利润在消化对南方证券的投资减值后依然有一份亮丽的年度报告,并且100%减值计提向投资者传递
7、了公司管理层在提供财务信息方面的稳健形象。但全额计提对南方证券投资的减值准备,对首创股份可以说是晴天霹雳,其2003年度的净利润将由4.04亿元骤减为6692万元,降幅达83.42%,公司2003年度的净利润较2003年降低85.47%,业绩的大幅度下滑将成为首创股份年报披露后的主要形象,犹如白天鹅突然蜕变为丑小鸭。其他参股股东在计提减值准备方面同样也是“精彩纷呈”,万鸿集团计提比例为90%,东电B股为82%,海王生物为30%。可见各公司利用南方证券事件进行盈余管理痕迹非常明显。(2)现行资产减值准则颁布之后利用资产减值进行
8、盈余管理的实例分析。现行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在上市公司执行,其中的资产减值准则对上市公司蓄意的盈余管理主观上有遏制作用,但客观上也留下了“真空带”。表2反映的是沪深证券交易所A股发行的上市公司(2005年412家、2006年435家、2007年386家)2005年、2006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