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338133
大小:3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1
《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中期报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中期评估工作报告一、课题的提出:21世纪,人类社会一方面尽情地享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高度信息化带来的恩惠,一方面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中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金字塔的基础。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而课程资源是本次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成
2、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已达成了共识。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可以说,课程资源的作用比以往更加突出地显现了出来。联系学校实际情况,一方面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不容乐观。师生的教育资源观念相对滞后。重视校内资源、轻视校外资源;重视硬件资源、轻视软件资源;重视条件性资源,轻视素
3、材性资源;重视形式,走过场,不注重挖掘资源的教育价值,使得对丰富的课程资源视而不见,有限的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而且我校地处农村,又靠近常州、湖塘经济发达城区,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大都流往城区。再加上学校有三分之一的外来民工子弟。因此,无论是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还是家长的文化素质、教育观念,都不是很理想,学生阅读的面也就相对狭窄。但是另一方面,我校有一支自身文化素质过硬的年轻教师队伍,;有一个藏书丰富的阅览室和两个高级的微机房以及完善的校内网络和畅通的校外网;有丰富的校园文化和乡土文化。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想以《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作为研究课
4、题,通过实践研究,进一步促进广大师生转变教与学的观念,努力开发利用学校内外的教学资源,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理论思考:(一)有关概念的理论分析:什么是“课程资源”呢?广义的课程资源指的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其中,素材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比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属于素材性课程资源。条件性资源的特点则是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实施
5、的范围和水平。比如直接决定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设施和环境等,就属于条件性课程资源。当然,这样分类主要是为了说明问题方便起见,两者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现实中的许多课程资源往往既包含着课程的素材,也包含着课程的条件。语文课程资源就可以理解为上一堂语文课所采用的一切资料来源,它的范围很广,包括一切为课堂教学所用的东西。根据以上概念,我们可以认定教科书是素材性的课程资源。但它又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所以,要摈弃教科书是唯一课程资源的认识,合理地、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什么是“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
6、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人文素养等。为什么《标准》要突出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先后存在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抹煞语文课程的特点,人为地强化语文的政治因素,用所谓的“政治思想教育”取代语文能力的培养。另一种倾向的基本特点是,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否定语文学科内在的人文性,或者用烦琐的分析肢解课文生动感人的整体形象,或者用无休止的做题、操练取代学生读写的语文实践,或者用僵化的标准答案限制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这种狭窄的怪圈中学习语文,已了无兴趣,怎还谈得上提高“语
7、文素养”?(二)研究目标:1、转变教师“以本(教科书)为本”的观念,提高教师开发利用新课程资源的意识。《标准》第三部分建议:各地区都蕴含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同时还建议:学校应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所以,通过研究和实验,要使老师认识到教材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都具有广阔的延伸、创造空间,要引导帮助学生针对课文特点,采取不同方式(上网、读课外书、询问、讨论、实践等)在课前、课后搜集资料,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要把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当作责无旁贷的任务。2、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