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338001
大小:4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1
《调查问卷汇总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焉耆县第一中学政治课堂设问有效性的问卷调查汇总分析一、调查的目的与内容:我们课题小组成员对我校政治教师在课堂中设问的有效性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我校政治教师课堂设问有效性的现状,以此为参考便于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改革,为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信息。序号选项/百分率A选项/百分率B选项/百分率C选项/百分率D120%76%4%0%24%26%59%11%31%5%1%93%41%68%29%2%555%39%4%1%624%44%15%16%733%51%14%1%89%4%86%1%985%11%04%1061%36%3%1%1114%55%11%19%1221%4
2、%71%5%二、调查对象与方法:调查对象是我校高一、八年级、九年级的学生,分别从各年级中挑选了程度较好的,中等的,一般的班级,考虑到各层次的学生需求和情况。一、对课堂提问老师的状态分析:20%的学生认为政治老师经常提问到他,76%的学生认为老师能偶尔提问到他,说明政治课堂中学生参与教学设问的比例较高,有93%的学生反映老师提问时无倾向性,能够面向全班,这一点政治教师做得较好。但有近30%的学生认为政治老师在提问是表情平平,语气冷淡,这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也会使学生感到过于紧张,从而影响思考问题的质量。二、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分析:24%感到老师对他回答问题
3、后的鼓励和肯定,有44%的学生偶尔会感受到,说明政治老师们在评价引导方面基本上能够做到正面的评价鼓励,已经意识到要保护盒提高学生参与问题回答的积极性。但也有近30%的学生认为老师只是同时,通过教师在面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时的表现,55%的学生认为教师能够委婉第指出错误,并引导其改正,19%的学生认为老师会在等他回答完毕后,请同学们讨论,说明教师虽然能帮助和引导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但缺乏生生互动。1、对课堂提问态度的分析。39.5%的学生希望被提问,说明大部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较强,希望参与课堂讨论,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能是满足其虚荣心,希
4、望得到老师的重视或赏识。45.5%的学生对课堂提问的有无持无所谓的态度,足以说明我们的课堂提问没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枯燥、乏味、不新颖,缺乏吸引力,没有激发学生的思维。 2、对问题类型的分析。50℅的以上学生认为教师提问的内容是书本知识的记忆性问题,学生不用思考就能知道答案,没有思考价值,不能诱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有关社会热点问题、推理性、创造性问题只占10℅左右,而这类问题正是学生感兴趣的,也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3、对提问的指向的分析。41℅的学生认为教师一般先提出问题,然后再点名让学生回答,这说明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这
5、样其他学生就会不愿意思考或者不思考该问题,况且教师照顾不了大多数学生,有可能出现部分学生一直没有被提问到,没有被提问到的学生容易产生对老师的不满,容易产生挫折感。由此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态度,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4、对问题的难易程度的分析。调查中发现,32℅的学生认为教师提的问题是判断性的问题或者不经过大脑就可以回答的问题,如“是吧!对不对”之类的问题。表面上看来,学生兴致勃勃,情绪高昂,课堂气氛热烈,实际上,这样的提问非常简单,没有多少思考的余地,对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是无甚益处的。20℅左右的学生认为教师提问难度过大,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
6、,以学生的知识面很难回答此类问题,有的问题甚至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这说明我们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或者学生的知识层面,设计的问题太偏,这样不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5、调查中的发现。55℅的学生认为教师提问的问题是教材上已经设计好的问题,教师没有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来多角度、多层次的设计问题,大多问题单纯是知识再现,没有关注理解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6、对学生的回答如何反馈的分析。32℅的学生认为教师在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或者答案不准确时,教师会做引导性提示并鼓励学生继续回答,也就是说70℅左右的学生认为教师没有做到这点。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学生希望教师
7、帮助他们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答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为教师,既不能拔高对学生的要求,也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要重视思路、方法,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 调查中发现,7℅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回答作出的反馈是经常予以批评的或者根本不关心、笼统带过,这是危险的,经常性的批评学生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 7、对学生反馈意见的汇总: ①教师设计问题要有趣味性,逻辑性,可思考性,贴近学生生活! ②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做到因材施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