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336714
大小:84.0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1
《森林生态学教学大纲森林生态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森林生态学教学大纲7森林生态学(foresetecology)(50学时)一、前言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面向林学专业的学生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必修课程。它包括森林环境、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森林分布森林生态系统等部分。授课50学时,实习一周。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森林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在专业课和基础课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森林生态学全面论述了森林的重要作用、森林与环境的关系、森林群落结构、森林发生发展、森林分布、森林生态系统等基本问题。它包括了普通生态学中的主要内容,把普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森林培育结合起来。因此它又是揭示
2、森林本质,认识森林规律,培育森林事业的一门重要科学。本学科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森林内各个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森林结构与功能及其调节控制原理,为不断扩大森林资源和有效提高生物生产量,充分发挥森林多种用途和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提供科学依据。该课程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生态环境建设的理论和技术是必须的和不可缺少的。没有良好的森林生态学基础,对于进一步学习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水土保持等林业相关的课程都是不利的,森林生态学在林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其它任何课程都无法替代的。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应系统地掌握森林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功能的基本规律和
3、理论,生态因子变化和作用的规律性,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森林群落发生、发展、更新、演替的规律和理论,森林群落分布的规律和理论。在能力技能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运用森林生态学原理分析和解决所研究的森林生态学问题,如森林植物种群和森林群落数量特征调查和评价分析、生态因子评价分析、森林植物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测定评价等。培养学生应用森林生态学的观点,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通过课堂讲授并结合学生的自学,要求学生掌握森林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构架和研究方法,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为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打下基础。教学方法是以讲授法为主,体现重点、难点、知识点三点教
4、学法,并保证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结合相关的实例分析,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四、课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课程教材:李景文主编.森林生态学(第二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主要参考书目:E.P.澳德姆,孙儒泳等译.生态学基础.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孙儒泳李博诸葛阳尚玉昌.普通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王义弘李俊清王政权.森林生态学实验实习方法.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0金明仕著文剑平等译.森林生态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5、,1992祝庭成植物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李博主编.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四、学分和学时分配学时50学分3。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二章森林与生物圈(2学时)第三章森林的环境(4学时)第四章光与温度因子(4学时)第五章大气与水分因子(4学时)第六章地形与土壤因子(4学时)第七章 森林生物种群(6学时)第八章 森林群落(8学时)第九章森林演替(6学时)第十章森林分布(4学时)第十一章森林生态系统(6学时)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生态学的历史、发展和研究现状,掌握森林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手段2、要点:第一节森林生态学概念和发
6、展1.森林生态学的概念2.森林生态学的产生3.森林生态学的发展第二节森林生态学的内容和研究方向1.森林生态学的内容2.森林生态学的研究方向第二章 森林与生物圈(2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森林与人类的关系,掌握森林的基本功能与作用,掌握有关森林的基本概念。2、要点:第一节生物圈和森林7第二节生物圈的基本规律第三章森林的环境(5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环境变化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理解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机理,掌握有关环境的基本概念。2、要点第一节环境与气候1、有关环境的概念2、环境因子相互作用3、气候环境第四章光与温度因子(4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研究光与温度因子对生物的影响的重要意义,
7、理解二者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机制,掌握有关概念。了解光的性质与变化;掌握森林的光照与树种的耐阴性;掌握如何鉴别树种的耐阴性;掌握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方法2、要点第一节太阳辐射与光1、光的性质与变化2、光对树木的重要作用3、森林的光照和树种的耐阴性4、光能利用率的途径第二节温度因子1、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2、温度与树种分布3、植物的温度适应性分类第五章大气与水分因子(3学时)1、目的要求:了解大气与水分因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