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像机计数器的用途

录像机计数器的用途

ID:11333569

大小:1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1

录像机计数器的用途_第1页
录像机计数器的用途_第2页
录像机计数器的用途_第3页
录像机计数器的用途_第4页
资源描述:

《录像机计数器的用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录像机计数器的用途[问题的提出]老式的录像机上都有计数器,而没有计时器,一些录音机也有类似的情况.这种计数器有什么用呢,让我们从这样一个问题开始:一盘标明180分钟的录像带从头转到尾,用时184分钟,计数器读数从0000变到6061.在某一次使用中录像带已经转过大半,计数器读数为4450,问剩下的一段还能否录下一小时的节目.如果计数器读数随着录像带的转动是均匀增加的,那么由于4450已经显著地超过6061的三分之二,即录像带已经转过两小时多,所以显然不能再录一小时的节目.但是,只要你耐心地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读数并非均匀增长,而是先快后慢,这样,回答上面的问题就需要知

2、道计数器读数与录像带转过的时间之间的关系.本节的目的是要建立表述这个关系的数学模型.[问题的分析]计数器的读数是怎样变化的,它的增长为什么先快后慢,回答这些问题需要了解计数器的简单工作原理(图1).第27页录像带有两个轮盘,一开始录像带缠满的那个轮盘不妨称为左轮盘,另一个为右轮盘.计数器与右轮盘的轴相连,其读数与右轮转动的圈数成正比.开始时右轮盘是空的,读数为0000,随着带子从左向右运动,右轮盘半径增加,使得转动越来越慢,计数器读数的增长也就越来越慢.在录像带的转动过程中,与微型电机相连的主动轮的转速当然是不变的,录像带靠压轮压在主动轮上,所以录像带的运动速度(线速度

3、)为常数(想想看,如果录像带通过磁头时的速度不是常数,我们看到的画面会是怎样的),而右轮盘随着半径的增加,其转速当然越来越慢.我们要找出计数器读数(记作)与录像带转过时间(记作)之间的关系,即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模型的假设]根据以上分析作如下的假设:1.录像带的线速度是常数;2.计数器读数与右轮盘转的圈数(记作)成正比,,为比例系数;3.录像带的厚度(加上缠绕时两圈间的空隙)是常数,空右轮盘半径为;4.初始时刻时,。[模型的建立]图2时间t与计数器读数n的关系建立与之间的关系有多种途径,一种很自然的想法是计算缠绕在右轮盘上的录像带的长度.当右轮盘转到第圈时其半径为,周长

4、为,圈的总长度恰等于录像带转过的长度,即考虑到比小得多,并代人容易算出(2)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数学模型.另一种更简单的办法是考察右轮盘面积的增加,它应该等于录像带转过的长度与厚度的乘积,即第27页由此同样可以得到(2)式.读者还可以考虑如何用微积分的办法得到(2)式.思考对(1),(3)式仔细推算一下,会发现由(1)得到的结果与(2)式有微小差别,你能解释这个差别吗?要利用模型(2)由计算,必须先确定其中的参数一种确定参数的办法是进行测量或调查,你能设计测量的办法吗?实际上,从建模的目的看,我们并不需要知道这4个参数的每一个,如果把(2)式改记作那么只需要确定两个参数即可

5、进行,和之间的计算.(4)式表明,和的关系不是线性的(这是通过观察和分析就知道的),而是二次的(这只能通过数学建模确定).与的这种函数关系可描绘成图2的曲线,直观地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加,计数器读数的增长是越来越慢的.参数估计理论上,有两组数据就能算出(题目中已经给出一组:,所以再测试一组数据即可).而实际上,由于测试有误差,一般应该用足够多的测试数据作拟合.为此,用这盘录像带测得了一组数据,如表2.我们用其中一部分数据()按照最小二乘法估计算出,得到,代人(4)式即得到需要的数学模型.[模型的检验]上面得到的模型除了要用参与拟合的数据作统计检验外(统计检验将在第10章作简

6、单介绍),还应该用未参加建模的数据(如用表2中的另一部分数据第27页)进行检验.可以发现,结果也相当好.[模型的应用]对于本节开始提出的问题,当n=4450时,由(4)式算出分钟,剩下的一段带子尚可录下分钟的节目.当然,这个问题由上面的实测数据就能回答()时不到120分钟,显然还可录下1小时节目),但是建立数学模型(4)式的意义在于,不仅在使用这盘录像带时,对于任意的计数器读数可以算出时间,而且揭示了“与之间呈二次函数关系”这个普遍规律.当录像带型号改变(或其它因素变化)时,只需再测量一批数据来估计参数,模型(4)式仍然能用.评注从提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实际问题人手,通过

7、观察计数器读数先快后慢的现象,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在相当合理的假设下,用几种简单的方法建立了计数器读数与录像带转过时间的数学模型,并且包含了参数估计、模型检验和应用等内容,是数学建模全过程的一个典型示例.第27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