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2高考哲学总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哲学第一单元宏观综合121.《生活与哲学》内综合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与第二单元中的世界物质性原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有内在的联系。在学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时要与第三单元中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区别开来。在学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时要注意弄清与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和联系。2.与《政治生活》的综合在学习哲学的作用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时可联系《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3.与《文化生活》的综合在学习哲学的含义与作用时,可联系文化的含义和作用等相关知识。运用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分析说明哲学与时代的关
2、系。学以致用1.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解析材料中的观点是宿命论的表现,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项正确。2.如今许多企业在招聘时,不看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而是看属相、星座、血型等。如漫画中的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是()12①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表现②坚持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表现③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表现④主观臆造的联系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漫画中招聘单位的做法是主观臆造的联系,属于唯心主义,②④正确,选C。3.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标志马克思
3、主义哲学基本特征的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A.阶级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科学性解析抓住“改造”这一关键信息,它所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C正确。规范答题答题不规范的深层次原因考题再现辨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人”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10分)抽样批阅(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强调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思想。(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人”强调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人的主观意志,是唯心主义思想(3)所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人”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规范得分(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强调人们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体现了唯物主义思想。(3分)(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人”强调人们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观点有其合理性。如果把它理解为人们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就陷入了唯心主义的错误。因此,不能简单地说这一观点是唯心主义,必须进行具体分析。(3分(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主要表现在物质与意识究竟哪个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上。(3分)(4)把这两个观点说成是
5、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是不确切的。(1分)老师忠告该学生答案没有对题目观点进行辩证的分析。答案缺乏关键的术语,如主观能动性、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等。可见学生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等基本概念理解不深刻。答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是学生答题不规范的直接原因。除此之外,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例如,答非所问不仅仅是因为粗心造成的。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由于对题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缺乏深刻的理解而导致读不懂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再如,关于不使用专业术语答题的缺陷,表面原因可归结为答题技巧的问题,但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其知识结构中根本就没有用于解答该
6、题所需的专业术语,还可能是由于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系统性而导致对知识提取上的障碍等方面的原因。总之,学生答题不规范的原因,既有直接的表面的原因,又有深层次的原因。直接原因是答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缺陷,深层次的原因是知识结构的欠缺哲学第二单元12宏观综合1.《生活与哲学》内综合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有内在的联系。意识的反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有内在的联系。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按客观规律办事有内在联系。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有内在的联系。认识的变化发展与辩证法中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有内在的联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
7、识的辩证关系有内在的联系。意识的作用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有内在的联系。2.与《经济生活》的综合运用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劳动合同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必然性。运用意识的反作用,分析说明我国实行的各项经济政策的重要性。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分析说明发展市场经济必须遵循价值规律。3.与《政治生活》的综合结合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分析说明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代会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必然性。运用意识的反作用,说明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科学世
8、界观的重要性。4.与《文化生活》的综合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