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33160
大小:552.27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7-11-07
《_随园轶事_真伪考_耿传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2年第2期明清小说研究NO,2,2012总第104期TheJournalofMing-QingFictionStudiesGeneral,NO,104《随园轶事》真伪考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耿传友·摘要《随园轶事》署宝山蒋敦复剑人稿,但书前署名蒋敦复的序存在若干可疑之处,不足为信,书中出现了蒋敦复身后的史实,明显违背情理。《随园轶事》实主要是杂抄袁枚《随园诗话》、《小仓山房诗集》、《小仓山房尺牍》、《子不语》和袁祖志《随园琐记》等著作而成,可能是王文濡所为。关键词《随园轶事》蒋敦复王文濡
2、真伪《随园轶事》为蒋敦复所撰,这几乎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的共①②识,《贩书偶记》、《中国古代小说总目》等都有著录。但我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发现,书前署名蒋敦复的序存在若干可疑之处,不足为信,书中出现了蒋敦复身后的史实,明显违背情理。我认为此书实是杂抄袁枚《随园诗话》、《小仓山房诗集》、《小仓山房尺牍》、《子不语》和袁祖志《随园琐记》等著作而成,而且出于王文濡之手的可能性较大。故草为此篇,请相关专家和读者批评,以澄清与此书有关的一些误解。一《随园轶事》最早由上海国学扶轮社刊印于民国元年(1912),署宝山蒋敦复剑人稿。在此之前,未见有任
3、何记录。此后,民国六年(1917)上海书局重印,民国二十四年(1935)上海大达图书刊行社又出版了周郁浩的标点本。各版内容相同,共6卷241则,卷首都有署名蒋敦复所作的序:·229·随园先生年少登科,壮岁归隐,享园林之乐,极声色之娱。桃李门墙,遍及巾帼;王侯为之倾倒,走卒识其姓名。文采风流,论者推为昭代第一人,非过语也。余生也晚,不获亲炙风徽,读《仓山集》,犹慨然想见其为人。既与先生文孙又村明府交,虚怀好士,一如先生;过从之暇,时时为余道先德。及小金子之难,明府殉焉。余亦居危城中。(时有《草土馀生记》之作)事定,应应敏斋方伯之聘,明
4、府弟翔甫同在幕中,昕夕聚谈,又得闻先生轶事。耳积既久,暇则录之于册;间有得诸他人者,亦不省为谁何也。信笔所之,拉杂无次,唐突前贤,自知罪矣!然鄙见所在,道其实而存其真,或亦骚坛之佳话,随园之掌故乎?他日之灾梨枣与否,尚当于翔甫一决③之。同治三年四月敦复识。蒋敦复(1808-1867)字剑人,又字子文,纯甫,克父,超存;号江东老剑,又号丽农山人。原名尔锷,又名金和。太仓州宝山县人。幼聪颖,但多次赴乡试皆落第。晚年客应宝时幕,卒于幕中。曾问学姚莹,是晚清著名的文学家,工古文诗词,著有《啸古堂文集》、《啸古堂诗④集》、《芬陀利室词集》、《
5、芬陀利室词话》、《英志》等。序中提到3人:袁枚的文孙又村即袁祖德,咸丰三年(1853)署上海县知县事,上任不久殉难;翔甫即袁祖德的弟弟袁祖志,咸丰十一年(1861)署上海县丞;应敏斋方伯即应宝时,同治五年(1866)年重修上海志时,时为苏松太道的应宝时延蒋敦复与其事,蒋敦复次年病殁,其遗稿《啸古堂文集》⑤托应宝时代为梓行。然而蒋敦复《啸古堂文集》没有此序,且这段序文多处与事实不符:1、同治三年(1864)四月之前,蒋敦复并没有应应宝时之聘,入其幕中。应宝时《〈啸古堂文集〉跋》云:丽农山人余二十年前诗友也,初与胡鼻山人同遇于海上,琴尊
6、跌宕,意气纵横,致足乐也。比余宦游此邦,尚得与山人订宫谱,搜异志,说鬼谈天,以抒发其胸中不平之蕴。迨山人客余幕中,虽亦就访时政,每助余诘强邻之难,剔巨魁之奸,然必数日甫得一面,相·230·见又不过数语,欲如往昔之送抱推襟流连光景,不可得矣。不一年而先生殁。殁之前,尚以书贻余,曰:“老病颠连,仅属气息,恐遂奄忽化为异物,愧负知己,无以报德。虽知己必不责报于我,然天下滔滔,斯人谁与有心,同志能有几人,徒使鲁仲连、陈同甫一流人长埋泉壤,岂不痛哉!一生勤苦,只剩得好名二字,然亦望后世知我心耳。文集八卷,望为先刻;诗词诸稿能次第开雕,大妙!大
7、妙!”又自题其函为“鸣鸟遗音”。山人临终,其本性不迷如是。余诺之。因检所著《啸古堂文稿》寄俞荫甫同年樾为之编次,分八卷,复邀齐玉溪丈学裘为之校刊,踰一年始成。以板授其长男梦虎藏诸家,时梦虎年十五,已崭然见头角,能读父书,其诗词诸稿他日梦虎必有以传之者。遂书此以志死生契阔之感云。同治七年秋七⑥月永康应宝时跋。从这段跋语看,蒋敦复客应宝时幕后“不一年”而殁,而蒋敦复同治六年(1867)卒于上海,这就是说他在同治五年(1866)才应应宝时之聘,入其幕中。应宝时与蒋敦复关系密切,又是当事人,他的记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那么,蒋敦复怎可能在同治
8、三年(1864)四月之前写出“应应敏斋方伯之聘,明府弟翔甫同在幕中,昕夕聚谈,又得闻先生轶事”这样的文字呢?2、序中称应宝时为“方伯”,亦与多处史料的记载不合。其一,李鸿章同治四年(1865)正月二十九日的奏折《洋弁请奖片》云:前据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