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326093
大小:6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1
《路径依赖说的古典资源——迈斯特尔及其反革命政治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路径依赖说的古典资源——迈斯特尔及其反革命政治学论文.freelofPiedmont-Sadinia)的领地。迈斯特尔在成年以前所受的教育基本上是法国式的,但他从来不是法国公民。从其早年的笔记和通信可知,他的兴趣极其广泛,对哲学、神学、政治学和史学皆有涉猎;举凡希伯莱和基督教经典、希腊和拉丁古典作家、文艺复兴和17世纪的作家以及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学者,都在他的阅读视野之内。除了自己的母语法语外,他还通晓希腊文、拉丁文、西班牙文和葡萄牙文,并且粗通德语。在都灵大学拿到法学文凭后,他同其父一样,先在萨伏伊参
2、议院(司高等法院之职,地位相当于当时的法国议会)供职,后于1788年成为参议员。跟一些自由派贵族相似,迈斯特尔在法国大革命前是个温和的改良派,既不特别反动,也不十分固执。事实上,从迈斯特尔在1789年以前的生活中,很难预见他后来会成为著名的反革命政论家。不过有必要一提的是,在1774年到1790年这段时间,他经常光顾尚贝里一个共济会小团体的聚会,这个教派的神秘主义信条,与他后来大力抨击18世纪的理性主义和反宗教时尚,显然有着内在的关联。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前几年,迈斯特尔就开始密切关注法国的政治变化。当巴士
3、底狱陷落时,就像许多处于一种伟大文化边缘的人要比局内人更忠实于这种文化一样,他仍把法国议会视为现代改革的天然领袖,赞成他们迫使国王召开三级会议的努力,甚至一度打算亲自竞选法国三级会议的代表(他的家族在法国领土上拥有地产)。然而没过多久,巴黎发生的事情便让他大失所望。他预言以“平等”相号召的革命者,必将导致“罪恶泛滥成灾”。1792年法国军队侵入萨伏伊时,迈斯特尔逃离尚贝里,先是代表萨丁国王在瑞士洛桑担任外交官,后出使圣彼得堡,在那儿一呆就是14年(1803-1817)。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加入了另一些
4、经历过大革命的思想家如圣西门、席勒和黑格尔这些反革命者的行列,而且成了一个至死不渝的反革命分子。从此以后,凡是与民主和理性主义傲慢态度沾边的东西,凡是同知识分子、批评家和科学家有关的一切事物、导致法国大革命的一切势力,统统被他视为自己不共戴天的敌人。他开始撰写抨击革命的小册子,文风生动活泼,措辞激烈,旋即引起世人的注意,其中以1796年在洛桑写成的《论法国》(ConsidérationssurlaFrance,翌年出版)最为著名。此书为他在后来的保守派、保皇派、教权至上派势力中奠定了牢不可破的地位。在圣
5、彼得堡期间,他成为社交圈的宠儿。在那儿的权贵眼里,他温文儒雅,魅力非凡,是一个亲切可人的出色对话者,令人开心的伙伴。在圣彼得堡的君主政体中他如鱼得水,颇受沙皇亚历山大的赏识,经常引为政治智囊。正是在圣彼得堡这段春风得意的岁月里,他写下了自己最重要的著作《论教皇》(DuPape,1819年出版)和《圣彼得堡对话录》(LesSoiréesdeSaint-Pétersbourg。未完稿,1821年出版),以及这里所介绍的《论宪政的生成原理》。1817年他被萨丁国王召回,不久返乡,于1821年在那儿悄无声息地离
6、开人间,与拿破仑的去世同年。在其最后一本著作《圣彼得堡对话》中,他发表了一些有关刽子手、战争和流血的言论,以惊世骇俗的宿命论笔法,讲述人类为非作歹的必要性。伊赛亚?伯林视他为最具现代性的思想家之一,并把他同20世纪法西斯主义思潮的泛起相挂钩,便是以这些言论为根据。然而,迈斯特尔对后世的作用,远不是一个简单明了的现象。二百年来,他不但是欧洲保皇主义的大宗师,而且对许多大不相同的思想家都有影响,如法国的圣西门、孔德、诗人波德莱尔、俄国小说家托尔斯泰、纳粹法学家卡尔?施米特和解释学人类学家保罗?里科尔等。二、
7、宿命论的反革命分子迈斯特尔传世最广的著作,是他写于1796年的《论法国》。在思想史上,此书常与柏克的《法国大革命沉思录》并列为当时反革命思潮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献。这两本著作在当时即引起广泛的注意,但它们的意义得以充分展现,却需要等到后革命时代。因为启蒙时代的哲学家们所感兴趣的不是社会稳定,而是怎样改变社会。他们追问的不是现代如何产生,而是如何进入现代。卢梭在《社会契约论》有一句人们十分熟悉的名言:“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中”,可是他紧接又说:“这种变化是怎样形成的?我不清楚。”其实正如贝克尔所说,
8、在有了那个与经验世界全不沾边的“自然状态”之后,他大概认为已经没有必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了。那一代法国思想家正忙于创造未来,无暇讲授既往。只是在经过了法国大革命造成的社会大震荡之后,尤其是在经历了旷日持久的拿破伦战争之后,一个尖锐的问题才会摆在欧洲人面前:事情怎么会搞成这个样子?这样的提问比较容易引导人们去关怀“历史的连续性”。如同文革后的中国一样,当时的欧洲人迫切感到社会稳定的需要,这就为经验主义思维取代形而上学提供了条件。需要由史学家和法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