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320367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1
《p53在卵巢粒层细胞瘤中的过度表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P53在卵巢粒层细胞瘤中的过度表达齐鲁肿瘤杂志1998年第3期第5卷论著摘要作者:崔保霞 张文尧 江 森 杨兴升 张振国单位:济南市(250012)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近10年来,卵巢癌的分子生物学进展迅速,发现了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作用,其中以抑癌基因P53的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但大多数研究集中于卵巢上皮性癌,而对卵巢粒层细胞瘤(GranuloseacellTumors,GCT)P53过度表达的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P53在25例卵巢GCT中的表达情况,旨在探讨其与GCT的临床特点及患者预后的关系
2、。 1 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卵巢GCT组织取自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石蜡包埋的标本,共25份。所有标本均经重新切片,HE染色系统由两位病理科专家复核诊断为GCT,并进行组织学分级。查阅病历获得临床及随访资料。另取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石蜡包埋正常卵巢组织(亦经病理检查证实)标本10份作为对照。 1.2 试剂 P53单克隆抗体由美国Dako公司生产,购于福州迈新公司。采用链霉亲合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染色系统,由博士德生物工程公司提供。 1.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切片厚度为4μm,贴在玻璃片上
3、,置60℃烤箱内,烘烤2h。常规脱腊、脱水,用磷酸缓冲液(PBS)冲冼后,将标本浸于3%过氧化氢PBS液中5min,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PBS冼3次。加1:50正常羊血清封闭20min,倒去多余血清,加即用型P53单克隆抗体,置湿盒内4℃过夜。PBS冼3次。加1:100稀释SABC液,37℃下30min。PBS冼3次。DAB显色3~10min,自来水充分冼涤。苏木素复染30s,PBS浸泡至切片变蓝,自来水冼。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树胶封片。用已知P53阳性的乳腺癌组织作为阳性对照,用PBS代替第一抗体,作为阴性对照。 1.4
4、结果判定 GCT细胞无棕黄色颗粒为阴性(一),有棕黄色颗粒为阳性。根据染色的强度和范围将阳性分为三级:弱阳性(+),仅能在高倍显微镜下看到,分布范围<25%瘤细胞,强阳性(+++),着色深,显而易见,分布范围>50%癌细胞,中度阳性(++),介于(+)和(+++)之间。 1.5 统计学分析 因n=25<40,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生存率的比较采用对数秩检验(Log-ranktest)。 2 结果 2.1P53在卵巢层层粒细胞瘤的表达情况25例卵巢GCT组织中,P53阳性者14例
5、,占56%,其中(+)6例。(++)4例,(+++)4例。棕黄色颗粒主要分布在瘤细胞核上,少部分弥散在胞浆内。10份正常卵巢组织均未见有P53的表达。阳性对照全部为阳性,阴性对照全部为阴性。 2.2 P53表达与卵巢粒层细胞瘤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P53的表达与卵巢GCT临床分期及有无残余瘤有关。P53表达率在Ⅲ~Ⅳ期显著高于Ⅰ~Ⅱ期组,在有残余瘤组明显高于无残余瘤组(均P<0.05)(见表1)。表1P53过度表达与卵巢GCT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类别n年龄(yr)临床分期组织分级瘤体大小(cm)有无残余瘤≥50<50Ⅰ~ⅡⅢ~
6、Ⅳ1 2~3≥15<15有无阳性148 67 74 108 66 8阴性115 610 15 65 60 11 2.3 P53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全部病例随访均自术后第一天始,到1995年10月31日止,平均随访96个月。除1例失访外,死于本病者11例,死于高血压病者1例,余12例均存活。P53阳性者生存率较阴性者有下降趋势,但统计学分析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869)。3 讨论 卵巢GCT来源于卵巢性腺间质,多为一种低、中度恶性肿瘤,由于其发病率较低,仅占卵巢恶性肿瘤的6%~10%。给临床上病例收集带来困难。对GCT的遗传
7、学研究较少。Kappes等检测15例卵巢性腺间质肿瘤(其中7例为GCT)的P53突变情况,均表现为野生型P53,无突变,认为这类肿瘤很少涉及P53突变。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发现25例卵巢GCT中有56%为P53为阳性,同多数文献报道卵巢上皮性癌的30%~80%阳性率相近,说明同卵巢上皮性癌一样,P53在卵巢GCT的发生发展中也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P53基因是抑癌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17P13.1,编码分子量为53KDa的核磷酸蛋白。正常P53即野生型P53使细胞按正常程序性周期分裂、生长和死亡,防止肿瘤的发生。当P53基因突
8、变后可导致P53基因失活。突变型P53在核内积聚,并表现显性癌基因转化作用。突变型P53的半衰期延长,可用免疫组化法测得。本研究所用的单克隆抗体不能区分突变型和野生型P53,但因野生型P53半衰期短,细胞内水平很低,故免疫组化法测得的P53即可认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