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德的文明性问题论文

论道德的文明性问题论文

ID:11316328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1

论道德的文明性问题论文_第1页
论道德的文明性问题论文_第2页
论道德的文明性问题论文_第3页
论道德的文明性问题论文_第4页
论道德的文明性问题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道德的文明性问题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道德的文明性问题论文..毕业摘要道德的形成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道德除了具有理想性和崇高性外,更应该具有一种与人性紧密相连的本然性和自觉性。关注本然性和自觉性的道德才是一种文明的道德,它意味着三方面的认可,即道德是目的的而非理想的、是契约的而非政治的、是世俗的而非宗教的。关键词道德;文明;本然性当道德从普泛的“爱”和“仁”具体化为条条诫令之后,许多诸如“三从四德”这样不道德的规范便进入了道德的范畴。这些不道德的道德规范主要表现为漠视人的生命体征,将道德凌驾于人性之上,从而表现出野蛮和不文明性。道德的性质固然有着理想性和崇高性..毕业,然而其本然和自觉的人性特征却更是文明道德存在的基础

2、。一、道德是目的的而非理想的道德的生成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是人的一种本然性的体现,它从一开始便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具体来说,道德的基础就是个体间自我利益的公平交换。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一)道德是内生于人的行为动机的,离不开利益而谈,更不是反个人利益的。人从本能上来说,是将追求个人财富的最大化作为终极的关怀。为了使自己的利益不受伤害,或者说得到更多利益,人们被迫作出不伤害别人、使别人也得益的承诺。人类在无数次因不遵守道德所致的两败俱伤中,逐渐意识到如果不按这些共同生活的行为准则办事,个人无法生存,因而在内心产生了维护群体利益的义务感,从而使自己自觉地成为道德主体。最

3、早的人们,当他们最先喊出“不要欺骗!不要杀人”时,是以自己不被杀不被骗为保证的。也就是说,人类正是出于利益的考虑才有道德的要求的,其目的性非常强。中国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方基督教的“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都是这种利益交换的话语体现,只不过这是一种特殊的道德利益。所以,道德是内生于个人利益动机的,“道德从来不是出于某种高尚的目的,不是出于道义的需要,不是出于宗教教化的需要,而恰恰出于一种最为功利主义的目的”。而以利益为中心的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基础更是与人的行为动机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本然性和目的性,它不是思想家或理论家们精心构建的那种撇开人性特征完全利他的道德

4、理念。(二)道德是要求回报的,这是它与宗教信仰的根本性区别。一种稳定而长久的道德图景一定是建立在相互的道德付出上的。由于人的情感是脆弱的,所以道德也很脆弱。在一个社会中,一旦有人犯规表现出不道德的时候,其他讲道德的人便都是受害者,利益均衡就会被打破。市场经济时期,利益的凸显性,使完全的利他行为很难坚贞不渝、专心致志和有条不紊。一个总是道德付出或者道德付出太多的人,当他得不到反应或自我的利益得不到保护时,道德热情会变成道德冷漠,从而走向道德的反面,产生更坏的社会效应。所以,当道德利益不均衡时,人与人之间就会出现相互提防、相互欺骗的局面,人们都将生活在一种不可靠中,所有人的利益都将受损,所

5、以,道德回报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而市场经济更是将一切理想的存在变成了实体性存在,在市场经济中得到了无穷好处的人们,相信只有利益不会撒谎,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人格信任关系被货币信任所取代。这时,人们更习惯于视道德为一种个人与他人或社会的特殊的交换。在这种自觉的交换中,一种道德秩序自然地诞生了出来,“在人与人之间,因为相互需要产生了相互帮助,这种自然的强力秩序随之转变为道德的权利秩序”。也就是说,等价的利益交换像一只无形的手在调控着个人及社会道德的生成,使道德带有明显的自我功利色彩。因此,不论从道德生成的可能情况,还是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来看,一种文明的道德应该是关照人的本然性特征、尊重人性

6、的道德。二、道德是契约的而非政治的中国传统道德的政治化将道德的真正内涵稀释,使道德只剩下政治的味道。其实,从人的道德心理形成上来说,道德更多表现的是一种契约精神,而不是执政者的政治教化。这种契约精神来自于人的互惠心理,是自然人向社会人角色转换过程中本能的自我保护要求,其内容是:如果你作出道德付出的承诺,你就可以享受社会为你提供的道德服务;反之亦成立。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道德心理的契约性问题:(一)它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道德强迫的心理机制。道德的提出,究其根源,自然不是以人人是君子为前提的,而是立足于人人是小人。作为社会成员,每个人都非常清楚,人性中恶的本然使每个人都面临着来自他人伤害的

7、危险。在这种处境中,人人都渴望有一个克己自制、互相行善的公共环境,我们称之为道德环境。为了形成这种环境,人们之间不得不达成互不侵害、相互依赖、相互帮助以谋取各自最大幸福的隐性契约。由此可见,在这种契约性的道德环境中,人的行善动机绝不是慷慨和无私,而是迫于生存压力和自我利益的实现,不得不赋予自己以道德行为,正如亚当·斯密的那句精典名言:“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市场经济下,人的欲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