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模式多案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模式多案例研究摘要:本文运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联想和明基跨国并购正反案例的对比分析初步验证了文献[7]中构建的三维动态理论模型,并运用该理论模型对吉利并购沃尔沃的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模式的选择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希望能够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企业文化;文化整合模式;多案例研究0 引 言在并购文化整合研究中,传统的文化整合模式基本上是基于Berry的文化适应观点,根据并购双方的接触程度及其解决接触中产生冲突的方式,认为并购双方共有四种文化适应模式:Nahavandi等提出了“同化(assi
2、milation)模式”[1]。在这种模式中,被并购方完全放弃了原有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假设,全盘接受并购方的企业文化。Evans提出了“融合(integration)模式”[2]。这种模式一般是经过双向的渗透、妥协,形成包容双方文化要素的混合文化,目标是希望获得融合了双方文化的长处。Shapiro和Picker等人研究过“分隔(separation)模式”[3],认为从理论上讲,这种模式需要两个前提:被并购企业拥有优质强文化,企业员工不愿放弃原文化;并购后双方接触机会不是很多,文化不一致不会引起太大的矛盾冲突。Berry和Annis提出“文化消亡(deculturat
3、ion)模式”[4]。当被并购企业员工既不珍惜原来的价值观,将其抛弃,同时又不认同并购企业的文化时,员工之间的文化和心理纽带就会断裂,价值观和行为也变得混乱无序,这就是混沌化的文化适应状况。另外有一些学者也提出了类似的整合模式,如Harris和Moran提出的凌越(dom2inance)、妥协(compromise)、合成(synergy)和隔离(isolation)四种模式,Hasperslagh和Jemison提出的保存(preservation)、共生(sym2biosis)、不变(holding)、吸收(absorption)四种模式[5]。上述研究成果,对
4、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的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不过,仍然有一些问题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解决。其一,大多数学者对并购模式的构建和选择大多是基于两种或多种影响因素的不同组合来选择文化整合模式。事实上,影响企业文化整合模式选择的因素很多[6],而且每个因素都只是影响模式选择的一个侧面。对任何一方而言,无论受到多少因素的影响,最终的结果都是并购双方是否有意愿吸纳对方的企业文化。其二,现有的企业文化整合模式的分析是一种静态的模式分析,缺乏动态的分析。基于此,笔者在文献[7]中构建了以并购双方愿意吸纳对方文化的程度为X、Y轴,以并购文化整合阶段为Z轴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
5、合模式选择的三维动态理论模型(见图1)[7]。本文在简要介绍文献[7]中提出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主要是通过联想和明基跨国并购正反案例的对比分析来验证文献[7]中所提出的理论模型,并运用该理论模型对吉利并购沃尔沃的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提出了具体的建议。由图1可知,按照并购双方愿意吸纳对方企业文化的高、中、低程度的不同组合,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模式可分为九种:自主、移植、引进学习、相互吸收、同化、反向同化、融合1、融合2和创新模式。从时间上可分为:学习阶段、磨合阶段、适应阶段和变革阶段四个阶段。就一般情况而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在企业文化层面上的整合模式的选择可以沿着引进
6、学习→相互吸收→融合1(融合外国企业文化的成分多一些)或融合2(融合中国企业文化的成分多一些)→创新(形成一种新的共同的企业文化体系)的路径来分阶段渐进实施,特殊情况下可以考虑已有的跨国经营经验,实行跳跃性发展如越过引进学习阶段等。1 研究设计1.1 研究方法和案例的选择1.1.1 多案例研究方法本文之所以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是因为Yin认为,采用多案例能够增强说服力,提高外在效度[8]。特别是当多个案例同时指向同一结论的时候,案例研究的有效性将显著提高。Eisenhardt认为,案例研究的深度和对案例背景了解的程度不是由案例的个数决定,而是由案例研究的方法所决定—
7、——多案例的研究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和反映案例的不同方面,从而形成更完整的理论。它使案例研究成为一种更严格的、更科学的、更加具有理论验证能力的研究方法。本文研究目的在于,运用案例分析方法来验证文献[7]提出的理论假设。所以,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通过正反案例的对比,验证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模式动态选择模型。1.1.2 研究信度与效度案例研究与其他研究方法,如大样本定量研究相比,其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一直受到质疑,因此如何保证案例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是案例研究的重点。在Yin看来,案例研究和定量的统计研究一样,应该加以效度和信度的检验。为了保证本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