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307327
大小:48.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11
《筹谋建议、研讨问题、评价效果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筹谋建议、研讨问题、评价效果——主导十主体的历史比较教学法上海市高中历史新教材,打破了数十年来中国和世界历史分开的中学历史教材体系,创造性地采用中外历史合为一体的结构体系。编者以15世纪来的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为基本线索,把中国历史融进世界历史中,将中国作为世界的主要国家之一加以重点叙述,对中外历史进行联系和比较,更好地使学生了解今天世界与中国现状的由来来。如何才能有效地贯彻新新教材“从世界大背景下看看中国”的意图,关键之一一在于怎样进行历史比较。。笔者所在的华东师大二二附中,自1991年进行行第一轮课程教材改
2、革试点点,至今已有七个年头。高高一任课教师就历史比较较进行了各种不同教学方法法的探讨与尝试,初步摸索索出一种适应新教材的新教教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法法在课前筹谋教学建议,课课中研讨教学问题,课后评评价教学效果的历史比较教教学法,现抛砖引玉,求求教于方家,以期共同推进进新教材的普及工作。 一、筹谋建议1.教师编制历史比较较题是学生筹谋建议的参考考在教师的指导下,由由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法在课课前以新课预习的方式筹谋谋教学建议是新教法的第一一步。在这13/13里,教师的主主导作用不可忽略。
3、为使新新课预习能顺利进行,课前前教师需花大量时间精心设设计历史比较题,作为学学生预习新课筹谋教学建议议的参考。为此,笔者所在在的高一年级备课组,每周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有计计划地学习各种专业书籍籍,如刘宗绪主编的《世界界近代史》、王斯德主编的的《世界现代史》、《世界界当代史》、马克yáoo@①主编的《中西封建社社会比较研究》等等。有目目的地搜集各类历史考卷中中的比较题,如上海地区的的会考、高考试卷,全国国各地的考试试卷以及各类类中学历史教学杂志中的历历史比较试题。通过学习和和搜集达成共识:在历史史教学中有很
4、多可以用来进进行比较的历史事件和历史史现象。在选择时,要注意意两点:一是彼此之间有关关联,二是同一属性或同同类关系。基于此,我们根根据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及高高中会考纲要,就高一年级级教材上下两册,编制了了几十道历史比较题。这些些比较题,有同一时期的中中外比较,也有不同时期但但属同类事件与现象的中外外比较;有外国不同时期期同类事件与现象的比较,,也有中国不同时期同类事事件与现象的比较。通过各各类比较,找出其各同特特征和各自特点,以便把握握历史事件与现象的本质和和规律。.学生补充历历史比较题是完善教师建议议的方式
5、历史比较能否否成功,所谋建议是否有效效,不仅取决于教师的精心心备课,还涉及到学生的认认真预习。从某种意义讲讲,课前准备应是教师备课课和学生预习完整的有机的13/13的结合。因此,笔者将编制制的习题打印成册,分发给给高一年级的每位学生,,让他们在课前根据所发习习题册,结合教材进行新课课预习。预习时,就教材提提出重点、难点,再补充充可以进行比较的内容,自自行设计历史比较题,以完完善教师的建议。由此此可见,在新教法的第一步步教学程序中,教师是主导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指导导学生筹谋历史比较建议,,学生完善教师的历史
6、比比较建议的指导过程,师生生共同筹谋历史比较建议,,准备历史比较方案,“导导”与“体”密切结合,,才是实施新教法的必要前前提。 二、研研讨问题1.教师拨正正历史比较思维是学生研讨讨问题的关键有了必要要的前提,还得有重要的手手段。如果说前提是条件,,那么手段便是实现前提的的基本措施。而在教师的的指导下,学生在课中运用用历史比较法大胆地研讨教教学问题,就是一种重要手手段,是新教法的第二步。。此步可分成两个环节,,一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上,以课堂研讨形式亮出各各自思考的历史比较观点。。必须指出,学生所提观观点
7、或问题可能深度不够,,也可能会是偏题、怪题,,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自己对对教材的设计与理解,将学学生的比较思维引向正确确的历史思维轨迹,并时刻刻告诫学生,切勿刻意追求求比较,需要比较的是大局局。第二个环节是研讨历历史比较题。学生研讨时,,教师力求参与,这样可随随时切准学生的历史思维脉脉搏。如课堂研讨陷入僵局局,13/13教师必须正确诱导,,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键与实质,抓住重点和难点点,指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的基本原理,对历史事件与与现象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学生进行历史比较较思维是充实教
8、师计划的手手段笔者常常会遇到这这样一种现象,一些思维敏敏捷的学生会突如其来地提提出意想不到的有创意且颇颇有见地的高质量的问题题,这对教师来说是相当棘棘手的。如何才能对付学生生的“下马威”,就需要教教师对教材有较深刻的研究。不仅要理解教材每一一章、每一节的序言部分,,而且要掌握教材的难点与与重点,甚至要吃透编者每每一段话、每一句话的意意图。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应应付自如。在新教法的的第二步程序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