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参与高校管理研究述评论文

教师参与高校管理研究述评论文

ID:11305864

大小:6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1

教师参与高校管理研究述评论文_第1页
教师参与高校管理研究述评论文_第2页
教师参与高校管理研究述评论文_第3页
教师参与高校管理研究述评论文_第4页
教师参与高校管理研究述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参与高校管理研究述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师参与高校管理研究述评论文摘要:教师参与大学治理是高校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何谓大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教师为什么参与管理,教师怎样参与管理,教师参与管理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教师参与管理的现摘要:教师参与大学治理是高校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何谓大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教师为什么参与管理,教师怎样参与管理,教师参与管理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教师参与管理的现状和问题五个方面对有关研究进行述评,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并展望可能的研究突破。关键词: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研究述评Abs

2、tract:Itpsanimportantpracticeandtheoryissueinhighereducationmanage2mentsofthefacultypar2ticipatinginuniversitygovernance?Then,thethesispointsouttheshortingsofformerresearchandthebreakthroughsincontinuedresearch.KeyBroicperformance)指课程设置、学位设置、业绩考核、教员聘用等;行政事务(organi

3、zationmanagement)指资源的分配、新学科的建设、教员的编制、院长任命。他们发现,教授参与管理学术事务的程度越高,学校的业绩表现越好;而教授参与管理行政事务的程度越高,学校的业绩表现越糟糕。原因在于:在参与学术性事务方面,教授不仅有信息优势,而且其个人利益与组织的目标不冲突。所以是有效的;相反,在参与行政事务方面,教授不仅没有信息优势,而且其个人利益往往与组织的目标相冲突5。从有关研究对教师参与管理的界定和研究范围来看,人们对教师参与管理基本达成如下共识:教师参与管理主要指教师参与学术事务的决策。当然,也有不同

4、意见,孙绵涛认为教师组成的专门委员会当属咨询体制,决策的事应当由行政首脑为首的机构或组织定夺6。二教师为什么参与管理研究者在学理上对于教师参与高校管理有两种阐释路径,一种是学术自由与学术管理的角度;另一种是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一)学术发展规律与教师参与管理别敦荣等研究者把大学管理的特点归结为学术管理(别敦荣,2001),其基本原则是学者治学,因而教师参与管理成为大学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最重要的特点。因为学术管理的目的在于求得学科发展,创造学术自由的氛围,提高大学的学术水平,只有学者才能谙熟学术发展规律,因此学术事务

5、的管理应该由相关学科的专家权威来完成的,他们用所拥有的知识和人格力量来影响他人,决策需要根据教师和管理人员达成的一致意见做出,这样才能确保学校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运转。张德祥等不少学者从“学术权力”的角度研究此问题。刘兴春认为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是教师专业自主权的自然延伸7,教师专业自主权包括教师在专业领域自主决策、自我管理;参与学校中与自身和专业密切相关的事务管理,视为教师专业自主权的自然延伸。(二)组织激励与教师参与管理不少研究者从激励理论和社会资本(网络资源)的角度认识教师参与管理问题。美国心理学家梅奥、麦格雷戈等人认为:“

6、在适当的条件下采取参与式的管理可以鼓励人们把创造力投向组织的目标,使人们在与自己相关的事务的决策上享有一定的发言权,为满足他们的社会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提供了机会”8。20世纪初哥伦比亚大学科奇(L.Coch)弗伦奇(J.F.French)调查研究揭示参与管理可以提高职工的士气、热情、职业满意度等9。在高校管理实践中,教师参与管理作为一种激励制度,期望教师通过参与管理,体验领导的信任,激发责任感,增强成就感;教师因为能够参与商讨与自己有关的问题而受到激励,从而为任务或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保证。另外一种理解则基于组织社会学社会

7、资本(网络资源)的角度。帕特南、布莱姆和雷恩等人指出,社会资本是一种现象,它以公民参与和个体互信之间的互惠关系表现出来。从理论上说,越多的个体参与公民活动,那么个体之间的互信越多,同理,个之间互信越多,他们越乐意参与公民活动。作社会资本外在表征的互惠关系生产出对统治的信任10。郭卉认为,教师参与管理可以构建高校参与网络,增强组织信任,因而是大学治理中重要的社会资本11,有利于沟通教师和行政人员之间的职业文化差异,使因职业要求致力于追求自治的教师与关注大学组织公共利益的行政人员达成共识,平衡学术自由与效率原则。(三)两种学理

8、分析的评价———目的论和手段论有研究者把两种学理分析理解为目的论和手段论的区别。目的论认为参与管理是教师的当然学术权力(或专业权力)的体现,于是研究者从学术自由、民主政治等方面寻求答案。手段论者从管理者本位出发,把教师看作高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认为教师的作用和价值绝不限于课堂教学和专业学术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