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治疗慢性乙肝免疫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常用治疗慢性乙肝免疫药物不良反应

ID:11295894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1

临床常用治疗慢性乙肝免疫药物不良反应_第1页
临床常用治疗慢性乙肝免疫药物不良反应_第2页
临床常用治疗慢性乙肝免疫药物不良反应_第3页
临床常用治疗慢性乙肝免疫药物不良反应_第4页
临床常用治疗慢性乙肝免疫药物不良反应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床常用治疗慢性乙肝免疫药物不良反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临床常用治疗慢性乙肝免疫药物不良反应[关键词]慢性乙肝免疫药物;不良反应;中药制剂[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2(a)-091-0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目前临床上抗慢性乙肝药物很多,根据发病原理可能与病毒株的毒力、受感染细胞的数量和患者免疫系统的效应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其治疗药物大体分3类:免疫药物、抗病毒药物和改善肝细胞功能药物。其中免疫药物在临床上应用中最为广泛,效果也为显著,但是免疫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困扰医生和患者,在此,笔者将常见治疗慢性乙肝免疫药物不良反应总结如下:1干扰素(IFN)干扰素(IFN)具

2、有抗病毒、抗增生及免疫调节作用,能有效抑制HBV复制,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目前可供临床选用的干扰素种类很多,主要有α、β、γ3种,常用α干扰素,干扰素-β制剂进入血液后,稳定性差,确切疗效尚在观察中,但可作为干扰素-α的替代制剂。6干扰素制剂治疗后,大部分患者有不良反应:初期可有流感样症状,暂时性脱发,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亦可发生贫血;大剂量使用时可出现高热、寒战、低血压、

3、恶心、腹泻、肌病及乏力等;长期使用超过半年以上者可见间质性肺炎及机网膜病变。但停药后,上述不良反应和症状可消失。应用干扰素治疗时,如早期出现干扰素抗体者,干扰素的疗效相应减弱或可导致无效。2胸腺肽(ThymicPep-tide)制剂胸腺肽(Thymosin)是从新生小牛胸腺中提取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类激素,为免疫增强剂,能促进淋巴细胞分化成熟,调节人体免疫功能临床广泛应用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及免疫疾病,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过敏、过敏性休克;严重性肠胃反应,大剂量静滴致头痛和胃肠道反应,同时少数病人出现精神抑郁,注射胸腺肽还出现药疹、心率失常等。少数病人有荨麻疹、皮疹,个别病人

4、出现头昏等症状。3猪苓多糖联合乙肝疫苗猪苓多糖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能加速糖元合成,对肝脏和肝糖元的消耗有保护作用。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局部注射轻微疼痛,偶见胸闷、休克、皮疹、恶心、呕吐等,停药后即可消失,用药时应从低剂量开始应用,可以减缓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4潘生丁合用卡介苗6临床上常用潘生丁合用卡介苗,潘生丁可以在人体诱生干扰素,发生抗病毒以及免疫调节作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良好。但据报道卡介苗注射可以引起局部皮肤坏死、留液,甚至出现局部感染、注射过深可以发生寒性脓疡,口服潘生丁可以引起头昏、面部潮红以及灼热感等不良反应。5免疫核糖核酸免疫核糖核酸具有

5、抗HBV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不良反应常表现变态反应,有报道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呼吸急促,胸闷心慌,烦躁不安,皮肤湿冷,寒战等症状,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干湿性�音等症状。6转移因子转移因子是从健康人白细胞中提取的一种小分子多肽,对HBV复制以及改善肝功能有一定的疗效。转移因子不良反应轻微,仅见注射部位疼痛,1~2h后渐减轻(加普鲁卡因也可减轻),偶有皮疹、痞痒、痉疮样损害。少数病人出现短暂发热反应。7左旋咪唑左旋咪唑是一种有效的免疫调节剂,除了治疗肿瘤外,还可以治疗细菌和病毒感染,一般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昏、失眠、神志混乱、嗜睡、恶心、严重呕吐、腹泻等肠胃反应,并有关节

6、痛加重伴肿胀、肌痛、流感症候群、消化道出血、诱发粒细胞缺乏及药疹,停药后这些症状消失。68乙肝免疫球蛋白凡发热、严重感染及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者,应暂缓接种,同时对福马林或硫柳汞及其他药物过敏者禁用。免疫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效果也为显著,但是,随着现代免疫药理学和临床研究的飞速发展,利用现代医药理论和技术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免疫调节的药理基础,挖掘其药效基础和作用靶点,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免疫抑制剂已成为目前中医药免疫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疗效稳定、细胞选择性和作用针对性较强的中药免疫抑制剂的研究,从传统中药中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组成增效减毒和作用稳定的中药免疫抑制剂就成为目前

7、中药免疫抑制剂药理研究。另外,充分利用现代生物组学技术平台,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系统生物学角度,探讨疗效较为明确的经典复方中药的免疫抑制作用机制、药效基础和作用靶点,从中发现新型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的免疫抑制剂,减少目前治疗慢性乙肝免疫抑制剂临床存在的毒副以及不良反应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参考文献][1]范江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2,29(4):222-228.[2]卢平岚.干扰素的毒副作用[J].吉林医学信息,2001,18(1):7-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