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研究中的地理条件和人口变量论文

经济史研究中的地理条件和人口变量论文

ID:11286282

大小:74.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11

经济史研究中的地理条件和人口变量论文_第1页
经济史研究中的地理条件和人口变量论文_第2页
经济史研究中的地理条件和人口变量论文_第3页
经济史研究中的地理条件和人口变量论文_第4页
经济史研究中的地理条件和人口变量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史研究中的地理条件和人口变量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经济史研究中的地理条件和人口变量论文..摘要:诺思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中阐明,人口增长是导致西欧经济兴起的外生变量。笔者在《从唯物史观到选择史观》等相关文章中,把诺思的经济史分析框架称为“经济人选择史观”,并归纳出中西历史反差的根源在于大不相同的地理条件。西欧的地理条件导致自然产品差异大,水路运费低,商品交换有利可图,促进了商品市场发展,又带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中国与西欧的情况几乎相反..,地理条件导致产品差异小和陆路运费高,商品交换无利可图,社会只能够长期维持自然经济状态。叶行昆先生根据《史记》中关于商品市场发展

2、状况的记载,认为中国的产品差异程度远远超过西欧,运输费用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用产品差异小和运输费用高解释古代中国尚缺乏说服力;中国的人口压力大大超过西欧,所以用诺思的“人口动力论”也难以解释中国社会经济的长期停滞。本文提出,产品差异和运输费用是决定商品市场能否发展的两个基本条件,可以解释任何地区商品市场发展的状况。西欧、中国以及世界其它地区商品交换发展的历史从正反两方面体现了这一原理。马克思把“资本原始积累”和“存在自由劳动者”作为资本主义兴起的前提条件,是以“阶级”为基本分析单位的结果,它使许多学者在认识西

3、欧经济兴起过程时误入歧途。引入人口变量是诺思对经济史方法的一大贡献,他关于经济增长的“人口模型”对于西欧崛起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虽然人口增长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新增人口遇到的地理条件却大不相同,所以各地社会发展进程大不相同。把诺思原理称为社会发展的“人口动力论”,很容易使读者误以为诺思把人口增长作为经济兴起的唯一原因。对概念缺乏明确定义和不会进行严格逻辑推理,是除经济学之外的其他社会学科的通病,结果引起许多无谓争论。社会科学的出路在于接受并利用经济学成果,建构学科的公理体系。诺思的“经济人选择史观”是建构统一社会科

4、学理论体系的重大成果。关键词:产品差异运输费用晋商徽商人口模型概念推理公理体系目录一、发现和接受“经济人选择史观”二、“产品差异”和“运输费用”的基础性意义三、把“人口模型”称为“人口动力论”引起误解四、“选择史观”中没有“原始积累”血腥掠夺的逻辑地位五、社会运行的客观基础与“制度学派”并不冲突六、结论:经济史研究的理论前景(以下是正文)马克思建构了唯物史观的宏观理论框架,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开创了从整体上认识社会历史的新时代。美国经济学家诺思用地理条件、经济人选择原理解释历史现象,真正发现了社会运行的客观基础,在历

5、史理论的发展上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在《从唯物史观到选择史观》和其他文章中,笔者把诺思的历史观称为“经济人选择史观”,并通过对“唯物史观”和“选择史观”的比较阐明,“选择史观”具有坚实的客观“物质”基础,对历史问题具有非凡的解释力,并认为“经济人选择史观”是对唯物史观的发展、完善、改造和重建。针对笔者的文章,叶行昆先生撰写了《浅论马克思与诺思的经济史观》(发在“经济学家”等网站)一文,提出用“解释力”来判断科学理论价值高低的标准,并对“唯物史观”和“选择史观”做了简单评述。叶先生大体同意笔者对唯物史观的看法,认为社会

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范式,并没有解答“社会发展和制度变迁的动力”问题。但对笔者在相关文章中用“产品差异”和“运输费用”解释市场发展状况的“地理条件论”,对诺思关于社会发展“人口动力论”,叶先生也提出了批评意见,认为对长期困扰中国学者的所谓“亚细亚社会”问题,“地理条件论”和“人口动力论”尚缺乏解释力。叶先生对诺思理论的批评迫使笔者考虑,是“经济人选择史观”本身存在理论缺陷,因而无法令人信服地解释传统中国社会,还是由于笔者应用到中国时分析得不好,因而没能够说服读者呢?本文力图阐明,“经济人选择史观”的基本理路是

7、正确的。由于传统中国社会结构相对简单(袋装马铃薯结构),用“经济人选择史观”解释就更显得简单明了。如果笔者的相关文章还不足以让读者心悦诚服地接受“选择史观”,那么问题并不在于“选择史观”本身,而在于笔者的分析和论证。叶先生的疑问使笔者认为有必要介绍自己发现诺思和接受“选择史观”的过程,进而解答叶先生的疑问。希望叶先生继续对“选择史观”和笔者的应用提出疑问、批评和建议,在探讨和争论中有所进步。一、发现诺思和接受“经济人选择史观”笔者了解历史理论,是从阅读艾思齐《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开始的。该书介绍了马克思

8、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归纳的历史唯物主义宏观框架。笔者对马克思的框架非常崇拜,对“唯物史观”的原理深信不移。恰在此时,我在新华书店看到新出版的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的小册子,接着又在图书馆的废书堆中找到几本繁体字的普列汉诺夫著作,对普列汉诺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下决心购买了一套《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把普氏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文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