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银行组织结构及管理模式发展新趋势

跨国银行组织结构及管理模式发展新趋势

ID:11279710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1

跨国银行组织结构及管理模式发展新趋势_第1页
跨国银行组织结构及管理模式发展新趋势_第2页
跨国银行组织结构及管理模式发展新趋势_第3页
跨国银行组织结构及管理模式发展新趋势_第4页
跨国银行组织结构及管理模式发展新趋势_第5页
资源描述:

《跨国银行组织结构及管理模式发展新趋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跨国银行组织结构及管理模式发展新趋势近十年来,随着市场动态化发展,跨国银行对自身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战略性的重大调整,频度增加、周期缩短。跨国银行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涉及的核心内容包括处理以下几方面关系并建立协调机制:客户/产品/地域,条条/块块,国际化/当地化,集中化/分散化,集权/分权,分行/子行。在次贷危机(以下简称“危机”)之前,许多大型跨国银行就一直在探讨和重组这些关系;“危机”后的环境变化对跨国银行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全球跨国银行出现了新的重组趋势。“危机”对跨国银行组织结构及管理模式的影响“危机”大大冲击了跨国银行发展,暴露出了银行组织结构

2、和管理模式的优劣,也影响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的经验教训包括:首先,银行风险不仅来自资产方也来自负债方,包括:负债相关流动性风险、融资风险、展期风险、币种错配风险等。而跨国银行由于涉及多市场、多币种,负债方更容易发生风险。跨国银行不仅需要面对更大的资产(资本)配置挑战,而且需要面对更大的负债(流动性)管理挑战。而在应对这些挑战中,管理模式的合理与否十分关键。5其次,以区域为中心,在当地分散化从事资产负债管理(特别是融资管理),更有利于抵御市场冲击。第一,“危机”中跨国银行的资产普遍减少,但从资产构成来看,银行间资产下降最快,银行内部资产下降最慢;从币种来看,银行所在地

3、的外币资产下降最快,当地本币资产下降最慢,跨国资产居中。仅从资产方面尚难以完整解释跨国银行抵御市场动荡能力的差异,需要进一步了解资产的融资来源方面。5第二,海外当地货币资产(融资)比跨国资产(融资)更稳定,当地货币核心存款比市场批发资金更稳定。相应地,从融资管理模式来看,区域分散化比集中管理模式在危机中更稳定。例如,西班牙跨国银行更多采用分散化资产负债管理,在当地从事融资,并以当地货币资产为主,在危机中损失相对较小。而采用集中模式从事跨国资产负债管理的瑞士银行,损失则较重,特别是在储蓄率高的新兴市场更是如此。2011年7月,欧洲银行业压力测试结果表明,西班牙对外银行(B

4、BVA)和桑坦德银行(Santander)都取得了“完美”测试结果,BBVA以9.2%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取得第一名。最近,西班牙经济以及银行业整体状况恶化,银行整体难以获得合理价格的短期融资,相应地,这几家银行也受到拖累。但它们的海外业务却相对稳定并逆势而动,使得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和经营业绩好于同业。应该说,当地融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这些银行。典型案例如,危机中西班牙的跨国银行在拉丁美洲的子行相对稳定,这种稳定除了资产质量较好外的重要原因外,还在于其融资来源在工具、市场、期限、债权人各方面均高度分散化,且采用当地化负债管理模式,不太依赖短期批发市场和集团资金。应对

5、“危机”的实践表明,银行资金来源越多元化、海外跨度越大,越有必要在当地融资、利用当地央行资金、了解当地资金市场和监管要求。最后,集中化流动性管理更有助于抵御市场冲击。集约化统一调度资金有利于充分利用资金、提高利息收入、降低利息支出、分散融资来源、合理配置资金和降低管理(IT)成本。这是因为,集中化流动性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控制海外资金运作,跨国调度集团内部资金,调剂各币种余缺,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更强。日本跨国银行机构在危机中的表现就是此方面的典型案例。总之,分散化和集中化管理模式均有优劣,但一般来看,分散化融资管理与集中化资产负债(流动性)管理是更佳的组合。“危机”后资产

6、负债管理和组织结构环境变化跨国银行业在危机前的经营环境有些在延续,有些则出现了变化。“巴塞尔协议Ⅲ”和各国监管当局带来的影响5一是,“巴塞尔协议Ⅲ”要求下的跨国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趋势。“巴塞尔协议Ⅲ”和以往历次监管改革最大的区别在于,其突破了资本充足监管,将监管外延从资本扩大到流动性,扩大到资产与负债结构匹配,补上了资金这一环,力图全面重塑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新的资本、资产负债和流动性三维风险管理结构,要求银行对这些方面进行一体化管理,同时达到资本成本和资产负债风险最小化。相应地,负债和融资管理也正在成为跨国银行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银行跨国发展,特别是多国化战略和分散化管理

7、模式的优势会更加显著。“巴塞尔协议Ⅲ”的逆周期资本运作,要求各国监管机构对系统重要性银行保留0~2.5%的逆周期缓冲垫要求。缓冲垫何时建立以及具体比例由监管机构确定,银行无法控制。这无疑将增加银行资本负担。但增加的程度则取决于银行跨国发展程度,以及银行对母国和各当地市场逆周期缓冲垫的加权计算。由于各国经济周期的不完全正相关性,各地监管机构对银行业逆周期缓冲垫要求,在同一时点上也会不一致。此外,各国对经济周期的评估及缓冲垫计算方法也不同。因此,跨国银行有可能通过更频繁地调整该项计算,来部分抵消各市场对逆周期缓冲垫的资本要求,减少资本占用。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