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的壁报风采

西南联大的壁报风采

ID:11276058

大小:4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1

西南联大的壁报风采_第1页
西南联大的壁报风采_第2页
西南联大的壁报风采_第3页
西南联大的壁报风采_第4页
西南联大的壁报风采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南联大的壁报风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周勇兵:西南联大的壁报风采——以群社《群声》壁报和南针社《南针》壁报为例点评:选题新颖,研究深入,考订精细,论述周详。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清华、北大及南开南迁至长沙成立长沙临时联合大学,于1937年10月25日开学,共设文、理、工、法商等四院十七系,其中理、法商、工三学院在长沙韭菜园圣经学校,文学院在南岳圣经学校上课。至1938年初,南京、武汉先后沦陷,长沙成为后防重镇,长沙临时大学被迫再度迁校;5月4日,长沙临时大学更名为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开学;同时于蒙自开设分校,文学院与法商学院在此上课。1939年夏,新校舍落成,理、文、法商三学院迁入。西南联大的新校

2、舍,在一进大门的右边,有两排长长的墙壁,墙壁上布满了各种各样的壁报,师生在校内发表学术观点、从事文学创作、宣传抗战时事、针砭时弊,都只有依靠壁报这种媒体,所以这两排墙壁被称为“民主墙”。李洪涛:《精神的雕像·西南联大纪实》第248页,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一、西南联大壁报概述西南联大的壁报,开始于1938年秋季工学院的《引擎》和《熔炉》,1939年文学院与法商学院搬到昆明后,壁报就开始大大发展起来。校内各种社团的建立极大的促进了壁报的发展,它们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出版物,比如说壁报、报纸、杂志等,因为当时的条件极为艰苦,办杂志、报纸的话纸张太贵,所以社团

3、的刊物以不花钱的壁报最为普及。壁报是用毛笔誊写在纸的,加以美工排版后,张贴在校内的墙壁上;多以“社团”名之(如《冬青》是冬青社的壁报、《文艺》是文艺社的壁报),有少数则以“壁报”名之,称“XX壁报(社)”。李光荣:《西南联大早期的文学社团》,新文学史料,2005年03期西南联大有着深厚的民主氛围,对学生的言论和政治思想一向是不干预的,因此对壁报管理也非常宽松。只要在教师中找一位导师,有负责人在学校登记注册,就可以出壁报。联大壁报“以同学间的互相观摩作学术上之研究及练习负责发言为原则”,因此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壁报撰稿人必须在其上写明自己的名字,而且不

4、可以用笔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编委会:《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学生卷》第628页“本大学学生壁报管理办法”联大的壁报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文法学院迁往昆明新校址至“皖南事变”发生后,民主思潮在校内大受欢迎,这是壁报活动的发展期,并最终以“皖南事变”中进步势力与反动势力的斗争进入高潮;第二个时期是“皖南事变”结束后至1943年秋,在国民党的高压政策下,西南联大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那正是‘皖南事变’后的低潮时期,校内一片冷冷清清,荒凉寂寞,死气沉沉。一进新校舍的校门,两旁布告墙上(即后来的民主墙),一张壁报也没有。只见歪歪斜斜、横七竖八

5、地贴了一些小纸条,原来是同学们的招贴、启事、广告之类,多是出让、征购书籍和变卖东西的,五花八门,使人看了眼花缭乱。”选自程法伋:“联大后期学生自治会理事会的活动”,《笳吹弦诵在春城——回忆西南联大》第441页,云南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联大的团体活动、壁报活动、民主讨论基本停滞;“此后,在国民党的高压政策下,西南联大也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于是从这时起,联大沉默了,壁报没有了,讨论没有了,一切团体活动都没有了”。选自封海清:《西南联大的文化选择与文化精神》第120页,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三个时期是1943年秋至抗战胜利后,这一时期

6、壁报重新开始活跃起来,出现了数量较多的壁报,并且1944年还成立了西南联大壁报协会,一定时期还代替了学生自治会而成为全校性的学生自治会。李洪涛:《精神的雕像·西南联大纪实》第249-250页,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西南联大在8年当中,先后刊出过200多种壁报。李洪涛:《精神的雕像·西南联大纪实》第248页,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前期较有影响力的有群社的《腊月》、《群声》、《热风》,南针社的《南针》等。后期壁报更加繁多,有纯文艺的《文艺》、《新诗》、《冬青》等,有专门性的《法学》、《社会》等,有综合性的《现实》、《人民》、《大路》等,有专门报道同

7、学们动态的《联大半月刊》,还有内部发行的《联大通讯》。王文俊:“万里寻故地——记杨石先教授重访昆明”它们的内容,有对时局的透视和主张也有对学术问题的探讨;有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也有玲珑隽永的小品文;有文字,也有漫画:构成了联大丰富的壁报文化。不仅是学生喜爱壁报,联大的老师们也经学阅读壁报。当年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因新出贞元三书(《新世训》、《新理学》、《新事论》)而蒙蒋介石召见,壁报上就有人画了一幅漫画:将三书画成台阶状,阶上有一长须老人向上走。冯先生下课经过此处,背着手看壁报,丝毫没有不快表示,反而频频点头,说:“样子很像,样子很像。”【台】姚秀彦:“永远怀

8、念西南联大”遗憾的是,因为壁报并不像期刊那样可以长期保存,因此除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