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269212
大小:6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1
《浅议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问题及策略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问题及策略论文【摘要】思想政治课教学师生互动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教学模式,是终身教育思想和统整的建构主义理论与我国中小学当前的的教学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操作方法是:教师创设情境——师生互动学习——师生共【摘要】思想政治课教学师生互动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教学模式,是终身教育思想和统整的建构主义理论与我国中小学当前的的教学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操作方法是:教师创设情境——师生互动学习——师生共同建构知识。主要教学策略有:会学领先策略、问题性策略、异步化策略、激励性策略、开放化策略和实践性策略。本文也从师生互动的问题提出、存在问题、内涵、特征、
2、意义、途径等方面入手。【关键词】:师生互动方法教学策略途径一、师生互动问题的提出及存在的问题:1、师生互动教学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重构思想政治课民主、互动活力的新平台。当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基本上还是沿用传授——接受、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接受式教学模式。学生参与教学处在“有问有答”这种比较低级的水平上,很少有学生的感悟、体验,更难有学生自己去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反映学生的价值表达过程。即便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意识到讨论是很好的学习、探求方式,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安排课堂讨论,但同学们发言的结果却大多是教材上的答案;或者没有认真思考,这样也就谈不上思维的碰撞、观点
3、的交锋;还有的同学对讨论表现出根本不感兴趣,以消极、倦怠的情绪对待师生互动。本人认为师生互动不仅仅是课堂上给学生时间讲话那么简单,这种讨论,绝不是真正意义上师生互动,可以说,这样的师生互动是无效的。这样,学的知识难以迁移、内化,很难达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在要求。从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特点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思想政治课教材要以材料为依据,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方法为核心,以媒体为手段,以觉悟为目的,要求师生互动活动达成目标。因此必须突破这种以教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旧的教学模式,思想政治课中的师生互动研究应该是一种有益的探索。2、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着四
4、个方面的偏差:(1)、形式单调,多师生间互动,少生生间互动。(2)、内容偏颇,多认知互动,少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3)、深度不够,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4)、互动作用失衡,多“控制一服从”的单向型互动,少交互平行的成员型互动。(1)形式单调,多师生间互动,少生生间互动。课堂互动的主体由教师和学生组成。但学生作为课堂互动双方中的一方时,可以学生全体、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三种身份出现。可以有学生小组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互动。(教师学生全体学生小组学生个体群体)这样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可组成多种形式。而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目前所采用的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全体,教师与学
5、生个体的互动,而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群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等多向主体互动严重缺乏。据有关调查发现,在87%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间的交往互动所占的时间仅为13.5%。而事实上,许多国外研究专家正把生生互动当作教学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曾精辟地指出“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它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因此,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人力资源,加强生生之间的互动,可把教学建立在更广阔的
6、交流背景之上,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2)内容偏颇,多认知互动,少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师生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其内容也应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把师生互动的内容分为认知互动、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三种,包括认知方式的相互影响情感、价值观的促进形式,知识技能的获得,智慧的交流和提高,主体人格的完善等等。但由于现行的课堂教学以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把情感态度的形成等目标视为促进认知的辅助性目标,因而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缺乏与学生真挚的情感交流;更不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交换意见,发出和体验彼此的心声;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借鉴和研究彼此的长处。于是,课
7、堂互动主要体现在认知的矛盾发生和解决过程上,而严重缺乏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人格的提升等过程。(3)深度不够,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这一问一答看似闹忙,实际上,此为“物理运动”,而非“化学反应”,即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也缺乏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我们还常常看到,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中,有许多雷同与重复,缺乏激烈的辩论,少见强烈的反驳,此谓“无争论的统一,非真正的统一”。所有这些现象,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