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厚窑皮的分析处理

长厚窑皮的分析处理

ID:11264130

大小:3.59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7-11

长厚窑皮的分析处理_第1页
长厚窑皮的分析处理_第2页
长厚窑皮的分析处理_第3页
长厚窑皮的分析处理_第4页
长厚窑皮的分析处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长厚窑皮的分析处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厚窑皮的分析处理什么是窑皮及其作用窑皮,即附着在烧成带窑衬表面烧结的熟料层。它保护着烧成带的衬料,使衬料不直接与火焰和高温物料接触,减弱了火焰和物料对衬料的化学侵蚀、磨损以及高温的破坏作用,从而延长了衬料的使用寿命;窑皮还起着隔热层的作用,使高温带窑衬增厚,因而减少了窑筒体表面的散热损失,提高了窑的热效率。一、窑皮形成的条件和原理窑皮形成的条件(1)物料中必须有一定的液相量和液相黏度。(2)要有适当的温度条件,气流、物料和窑衬之间有一定的温度才能形成窑皮。窑皮的形成原理物料进入烧成带时,由于温度升高,产生一定数量的液相,同时衬料的表面也达到一定的温度。当衬料转到物料下

2、面时,由于衬料温度比物料温度高,物料就从衬料那里吸收一定的热量,与此同时,衬料又传热给筒体并向外散热,因而使衬料的温度降低,使黏附在衬料上的物料凝结,形成第一层窑皮。当窑皮从料层下面转出后,又继续被火焰加热,这时如果火焰温度不是很高,黏结上的窑皮不会被烧流;如果火焰温度过高,窑皮处于过热状态,凝结的物料就要继续被烧熔,而粘挂不住,时刻存在掉下的可能,不易形成窑皮。所以窑皮的形成过程中,温度不易过高,最好控制火焰、衬料、物料三者间的温度小些较好,但必须使物料能产生液相。什么是熟料圈及其形成原理结在窑内烧成带与放热反应带之间的圈,称为后结圈或熟料圈,是回转窑内危害最大的结圈

3、。熟料圈实际上是在烧成带末端与放热反应带交界处挂上一层厚“窑皮”。从挂“窑皮”的原理可知,要想在窑衬上挂“窑皮”就必须具备挂“窑皮”的条件,否则就挂不上“窑皮”。当“窑皮”结到一定厚度时,为防止“窑皮”过厚,就必须改变操作条件,使不断粘挂上去的“窑皮”和被磨蚀下来的“窑皮”量相等,这是合理的操作方法,而窑内的条件随。时都在变化,随着料、煤、风、窑速的变化而改变。若控制不好就易结成厚“窑皮”而成圈在熟料煅烧过程中,当物料温度达到1280℃时,其液相黏度较大,熟料圈最易形成,冷却后比较坚固,不易除掉。在正常煅烧情况下,熟料圈体的内径部分,往往被烧熔而掉落,保持正常的圈体内径

4、。如果在1250~1300温度范围内出现的液相量偏多,往往形成妨碍生产的熟料圈,熟料圈一般结在烧成带的边界或更远,开始是烧成带后边的窑皮逐渐增长,逐渐长厚,发展到一定程度即形成熟料圈。严重时熟料圈的窑皮长度是正常窑皮长度的几倍。二、形成良好窑皮的措施1、配合好一、二次风稳定窑尾温度,窑尾温度必须稳定,用稳定窑尾温度来控制窑内热工制度,使窑操作处于最佳状态。2、严格控制熟料粒度。回转窑熟料结粒始终保持均齐(多数在5~20mm),说明窑温或风、煤、料、窑速配合较好。3、缩小窑速快与慢的时间差。窑速过快或过慢(生料成分发生变化除外)表明操作上存在失误,应采取措施争取主动保持窑

5、内热工制度的稳定,防止KH值、n值高时提高窑温伤害窑皮。4、控制二次风温与窑头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二次风温过高或过低与窑内下料量的多少及冷却机的效率有很大关系,应及时进行调整。5、经常根据“a区”窑皮情况变换喷煤嘴的位置或合理调整内外风的比例。利用窑口与喷嘴间的距离掌握火焰的正确形状,保护好窑皮。正确的火焰形状不但顺畅、活泼、有力,而且不粗、不软、不硬;快窑不短,慢窑不长。保持正确的火焰形状,操作员的操作是决定因素。正确的操作方法与风。煤、料、窑速等诸多因素相互配合,避免操作产生失误是保证烧成带窑衬寿命的关键。二、形成良好窑皮的措施窑皮形状好坏是由火焰形状决定的,只有保

6、持正确的火焰形状才会产生平整、致密、坚固的窑皮,生产中必须保持火焰形状的稳定四、形成长厚窑皮及后圈的原因长厚窑皮及后圈产生的主要原因1、生料化学成分(1)生料成分中KH偏低,氧化铁含量较高,导致物料在煅烧过程中液相量过多且形成较早,生产实践经验得知,熟料圈往往结在物料刚出现液相的地方,物料温度在1200~1300℃范围内,由于物料表面形成液相,表面张力小、粘度大,在离心力作用下。易与耐火砖表面或者已形成“窑皮”表面黏结。因此,在保证熟料质量和物料易烧性好的前提下。为防止结圈,配料时应考虑液相量不宜过多,液相粘度不宜过大。影响液相量和液相动度的化学成分主要是Al2O3、和

7、Fe2O3,因此要控制好它们的适当含量。四、形成长厚窑皮及后圈的原因(2)原燃材料中有害成分。原燃材料中碱、CIˉ、SO3含量的多少,对物料在窑内产生液相的时间、位置影响较大。物料所含有害物质过多,其熔点将降低,结圈的可能性增大。正常情况,此类结圈大多发生在放热反应带以后的地方,其危害大,处理困难四、形成长厚窑皮及后圈的原因液相量和液相粘度一般控制烧成阶段的液相量为20~30%,一般硅酸盐水泥熟料成分生成的液相量可近似用下式进行计算:当烧成温度为1400℃时:W=2.95A+2.2F+M+R当烧成温度为1450℃时:W=3.0A+2.2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