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262125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1
《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思考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思考论文摘要文章在分析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内涵和原因的基础上,从高职人才培养工作和就业工作两方面提出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几点看法。关键词就业质量;人才培养;就业工作高职教育在我摘要文章在分析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内涵和原因的基础上,从高职人才培养工作和就业工作两方面提出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几点看法。关键词就业质量;人才培养;就业工作高职教育在我国经过近10年的发展,因其培养的学生有技术、动手能力强且吃苦耐劳,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高职毕业生成为许
2、多用人单位选聘的主要对象。各高职院校也以其高就业率赢得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喜爱。然而,由于一些主客观的原因,高就业率的背后并没有伴随着高质量的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成为各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情况,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一、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内涵认识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如何界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其具有质和量的规定性。首先谈谈量的规定性。这方面有两个考量点:一是薪水,这是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最直观的指标。薪水高说明你的各方面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说明就业质量好,反之
3、则相反。然而,这并不能作为就业质量的核心考量指标,影响薪水的因素很多,不能全面真实地表现求职者的能力和水平。现在社会出现了“零薪水求职”现象,其就业质量是无法用薪水多少作为衡量指标的。二是用人单位的多少及单位的层次、规模、知名度,这是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在量的规定性中体现质的内容的指标。一般来说,一名毕业生得到越多用人单位的选聘,表明其能力越强,越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质量越高;到一个学校招聘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层次越高、规模越大、知名度越大,表明这个学校的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越好。其次谈谈质的规定性。
4、这有三个考量指标:一是专业对口率,这是就业质量在质的规定性方面浅层次的体现。专业对口率高,说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得到用人单位认可度高(也表明学校设置的专业符合社会需要),就业质量相对来说就高。二是岗位适应度,这是就业质量在质的规定性方面具有量的体现的指标。一般来说,毕业生对就业岗位适应越多,表明了毕业生综合能力越强,就业质量越好。三是岗位发展前景,这是就业质量、在质的规定性方面的核心体现。一般来说,岗位发展前景越好,就业质量越高。基于以上对就业质量的规定性的分析,笔者认为,衡量高职生就
5、业质量的核心指标应该是“岗位发展前景”,因为其基本包含了其他各指标的内涵。岗位发展前景好,需要就职者的适应能力和行为良好作保障,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如何,对就职者的薪水、用人单位对就职者的赏识和重视等方面都有巨大影响。二、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原因探讨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原因很多,主要方面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这是最主要的原因。职业素养包含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岗位适应能力、职业道德、职业诚信及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自我学习提高能力等,这是毕业生
6、就业的核心竞争力。职业素养越高的人一般情况就业质量会越好。2.高职生的就业观念是影响就业质量的主观条件。就业观念以价值观为前提,表明毕业生对社会的认识、对自身价值实现的追求,是毕业生能否正确对待就业的主观前提,进而影响高职生的就业质量。3.高职院校的实力和影响,这是学校自身的品牌效应,它对自己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有着直接影响。从当前社会来看,从名校毕业的学生得到众多社会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质量基本上是好的。4.学校就业工作的有效性。学校就业部门对毕业生的有效指导、与用人单位的有效联系等等,都对毕业生
7、就业质量有影响。另外,还有社会中的一些客观原因,如:用人单位对高职生的看法,如果用人单位把高职生当作高等人才来对待,高职生的就业质量会好,如果用人单位只是把高职生与中职生甚至农民工同等对待,就业质量自然会欠缺;社会的用人机制是否体现公平、公正和同等待遇,做到唯才是用,也对高职生就业质量的好坏有影响。根据以上对就业质量内涵和影响就业质量的原因分析,要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笔者认为学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要有超群质量,全面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这是基础,只有做好了这方面的工作,学校就
8、业工作才有基点,也才能更有效。三、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几点思考如何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笔者从人才培养工作与就业工作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1.从人才培养工作方面来看,主要是通过加强教学改革使学生成长为专业技术技能牢固、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社会适应性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的就业。(1)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较强的职业素养。这有几方面的工作要做:其一,高职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