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256209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1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生成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生成反思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如何促使课堂教学有效生成?本文从有效生成的起点、触发点、中心点、延续点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一、精心预设,是有效生成的起点新课程呼唤生成,更关注精心的预设。1.目标预设从凝固型到渗透型课堂教学是个准备-实施-目标达成的过程,虽然我们在每一次的教学中都会思考: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却很少关注目标的落实。教学设计中,目标虽然能完整地记录三维目标的整合,可在详细的设计中却没有紧密结合起来。教学目标成了一种摆设!因此设立过程性目标,将目标
2、渗透到每一环节中,显得很有必要。预设时要考虑怎样在过程中,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当学生够不着目标时,要考虑过程的再展开。预设的目标并不是不可调整的唯一行为方向、也不是行为检测的唯一标准。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随时会发生变化,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目标需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随着课堂的推进,教学就要合理地删补、升降预设目标,从而即时生成目标。2.环节的设计从单线型到多线型6这就要求教师在写教案时,要突破对课堂框架进行程序设定-这节课什么时候进行什么环节,这环节到下环节应如何度过等传
3、统备课模式,进行假设性备课,着力对课堂可能发生的情况从多方面进行估计,并设计出多角度、多层次的策略库,以备在课堂中能迅速调用,包括:如何指导学生学?什么情景下适宜采用自主探索?什么情景下适宜教师讲解?同一个问题,如果学生的反馈信息太容易,那该如何调整?如果学生反映太难,有怎样调整?这个问题准备让学生单独回答还是集体回答?答对了应该怎样回应?错了,会是什么原因,又如何纠正?二、重点关注,是有效生成的触发点我们的教学必将在动态生成中踏上充满激情的行程。1.关注新问题6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由于认知在不断地深化和
4、发展。他们往往和以前的旧知识产生了不同的联系,从而迸发出种种问题,我们要将课堂教学中这种生成的问题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如在教学“万以内的退位减法”,在学生归纳出法则之后,再次组织学生质疑:你还有什么新问题?学生提出:2431-1641=790一题,问:我的算式十位上3减4不够减从百位退1,如果百位上是0那怎么办?这个问题在新授课中提出,确实让我觉得意外。但仔细想想,知识在学生脑中不是孤立的,新旧知识时时发生着联系,这些预设外的问题该如何对待呢?我当时由衷地表扬学生,并把这问题转交给学生来讨论。虽然当时
5、学生的能力仅停留在解答没有0的退位减法,但后面紧跟着就要学习,解答这个问题不可回避。所以关注新问题不仅进促进了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更可贵的是保护了须生这种善于联想的思维热情。2.重视数学思想新课标对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数学的思想方法是蕴涵在知识的发生、拓展、应用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结合解题策略的沟通、比较、总结中,渗透数学的思想,使数学课堂显示出丰富的教育内涵。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小学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转化思想、分类思想、符号思想、集
6、合思想、统计思想等等,这些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渗透。例如,图形面积计算教学就是利用转化概括出结论。这里的归纳,不仅使每个学生明确了不同图形面积计算的相应方法,而且领悟到了还有比计算公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把新知转化为旧知,再利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化归思想方法。学生转化思想的理解就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三、合理驾御,是有效生成的中心点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1、学会倾听,即时应答6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没有想到的“可能”,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这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善
7、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问题,通过课中捕捉学生的信息,处理信息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使自己轻松地解决课中出现的各种可能。例如我在教学认识整时,小朋友已经有了看时间的经验了,很多学生能读出整时,这时就即时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能告诉大家吗?假如学生读出了钟面时间,由于超越了老师预想,而被一句“是吗?你真聪明!”的话巧妙搁置,那课堂教学的生成价值也就截然不同。教师要学会倾听,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学生身上,要学会及时作出合适的应答(包括评价、追问、启发、判断、组织等)通过多向交往作用,推进教学进程
8、。2、学会整合,顺势调整6在交流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来自学生的信息大多处于原生状态,往往是零星的、模糊的,这就需要老师自始至终研究学生,“选择”学生的创新信息,加以汇集、丰富,形成更为综合、完善的新认识,并引出新的开放性问题,引领学生把教学过程向更高水平推进。如教学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是,教师采用先让学生仔细观察量角器,通过观察: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发现和疑问。“为什么会有内外圈?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刻度,量角器是怎么造出来的?量角器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